元人编撰的《宋史·张世杰传》中记载着张世杰因有罪入宋。
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这人犯罪之后为了逃避罪责而叛逃至宋朝。
一名逃犯而已。
这也是常规操作,一个反元的将领,在元人编撰的《宋史》中能有几句好听话。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明末蓟辽督师袁崇焕了。
《明史》是清人编撰的,张廷玉是总裁,清廷指名道姓让名声巨大的黄宗羲去主编。
黄宗羲虽然自己没有去,却让自己的儿子、侄子、学生去了,可以说整个《明史》都是在黄宗羲的指导下完成的。
宋蒙为敌对关系,明清也是如此。可为何张世杰、袁崇焕一个被骂,一个被赞?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困扰多年的疑惑便迎刃而解了。
张世杰的一生至少经历过元朝多达六次的劝降。
第一次咸淳三年(1267年),张世杰守鄂州,伯颜劝降。
第二次德佑二年(1276年),原宋将卞彪劝降,被张世杰斩杀。
第三次同年十月,元庭再次招降张世杰。
第四次祥兴二年,崖山海战中,张弘范的劝降亦无果而终。(张弘范的这一次劝降其实一共是去劝了三次。)
而张世杰也留下了一句话表明了自己的内心:“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崖山海战之后,在陆秀夫、赵昺已经蹈海的情况下张世杰亦不肯投降,最终在海上遭遇风浪舟覆落水溺亡。
这便是张世杰铮铮铁骨的一生。
“官家,翔龙府离这里并不远,文丞相那边只有两万余人,兵力薄弱,我等当尽早和文丞相会合。”
“张将军,让儿郎们休息一夜,明日出发吧。”赵昺点点头,说道。
连续几日的攻城,大军也是有些疲惫,休息一夜恢复一下体力才能更好地迎接新的战斗。
“臣遵旨,臣这就派人下去安排。”张世杰拱拱手说道。
此类事务自然无需赵昺亲自操劳,只需要令人严肃军纪、维持好城内治安即可。
至于民政方面,因为时间仓促,不易做太大变动,暂时维持现状便可。
一夜无话,大军休整一夜,吃过早饭,集结待命。
“张将军,惠州事关重大,何人可驻守此地?”主力部队是要继续迎战元军的,但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惠州也不能轻易放弃,毕竟赵昺的最终目的是收复整个广南东路。
“回官家,惠州至关重要,必须择一可靠之人才能胜任不可。若官家不弃,臣愿让犬子留下驻守惠州。”张世杰说道。
“也好,虎父无犬子,张将军忠心耿耿,让公子留下,镇也放心。”
“多谢官家厚爱!”张世杰恭敬地说道。
民间《宗谱》,《杨氏族谱·始祖本系》中记载:“越国公(张世杰)之子,名福一。”
之所以在《杨氏族谱》中记载张世杰的子孙,是因为张世杰的发妻为张杨氏,也就是说张福一的母亲姓杨。
宋朝灭亡后,杨氏带着儿子隐居在鄞(yin,三声)州瞻岐西岙村。
(岙,ao,四声,浙江、福建一带把山间的平地称为“岙”)
鄞州瞻西就是现在的浙江宁波市鄞州区瞻岐镇一带,这里曾经是张世杰战斗过的地方。
杨氏和其儿子张福一又回到了原点,在这里与世无争,终老一生。
“福一,过来见过官家!”张世杰对着门外喊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