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来自北方的投诚(1 / 2)

在遥远的北方,一支由蒙古与色目人组成的十余人小队,正驾驭着身下战马,朝南飞驰。

天寒地冻,人马每次呼吸皆带出缕缕白气。

若细细观察,这支队伍竟然人均三马,显然是有备而来。

而且这支队伍的行走路线颇为诡异,每每临近州府县城,便悄然改变方向,或从小路或从山林之中绕道而行。

连续的一路奔波,让这十余人显得极度疲态,然而这些人的眼神中却流露着一股坚韧不拔之色。

绝对是老兵无疑,而且还是那种非比寻常的老兵。

另一群人,则是商人打扮,乘船顺着运河一路南行,同样心急如焚!

两伙人马互不相识,所走的路线亦不相同,并且分属两个不同的阵营,然而这两伙人的目的地却是惊人的相似。

郴州,别名“福城”,秦代为郴县,隋朝为郴州,宋朝为荆湖南路郴州军,蒙元时期为湖广行省湖南道宣慰司郴州路。

这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也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区,同时素有湖南“南大门”之称。

郴州和韶州(韶关)中间只隔着南岭山脉。

简单介绍一下五岭、南岭和岭南的区别。

一般来说,五岭是南岭里的知名要地,军事要道,呈现东北——西南走向。从西向东分别为: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

这五个山脉海拔不高,一般两千米左右,又互不相连。

有点类似于秦岭山脉。

南岭是华夏南部最大的山脉群,通俗一点可以理解为华夏南方一系列山脉的统称,其范围自然就要比五岭大上很多,而且是重要的自然分界线。

“南岭”这个称呼始于秦始皇,是始皇帝南征时期对楚国之南的群山区域的总称。

其地理位置包含了后世湘赣粤桂四省交界处的群山,西起桂林东到大余县(江西赣州市),北至邵阳、永州、以及郴州南部,南到贺州、清远以及韶关一带。

显然,南岭的范围更大,而五岭仅仅是南岭众多山脉中的五个部分罢了。

只不过五岭过于出名,故而名气较大一些。

后世伟人有诗曰:“五岭逶迤腾细浪,”描述的就是“五岭”。

而“岭南”指的就是“南岭”山脉以南的地区。在先秦时期属“百越”,其实“岭南”这种称呼在古代(主要是先秦时期),指的是中原文明尚未到达的区域。

先秦时期要想从长江中下游进入两广地区,湖南与江西是首选的必经之地。

一条为湘江,一条为赣江。

在古代,五岭山脉中的峡谷、关隘恰恰成为了阻挡中原王朝或者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两广地区的军事要塞。

郴州的位置又极为特殊,郴州南部就是五岭中的骑田岭,过了骑田岭便是广南东路韶州乐昌县。

一座骑田岭把相距不到两百里的郴州和韶州从中间分开,位于南岭北部的郴州冬季寒冷,而处于南岭以南的韶州在冬季气温较高,温暖舒适。

郴州南郊!

兵法有云:“绝山依谷,视生处高。”

十几名风尘仆仆的元军老卒悄无声息地隐匿在山谷之中。

“将军,前面就是骑田岭了,过了骑田岭就是南朝的地界了。”一名元军士卒指向前面说道。

“此地不宜久留,忽必烈那贼子必然四处追捕我等。前方不远便是南朝地界,诸位兄弟加把劲,继续前行,待到了那边,我等方可安全。”十余人的小队中,一名独眼中年人沉声道。

阳山关又称阳山古道,位于今清远市阳山县西北。宋朝时期属广南东路连州阳山县。

阳山古道是秦代人工开辟的一条道路。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五十万大军平定岭南。

大军抵达宁远之后,由于无路可走,只能令大军打通一条新路,这便是阳山古道的来历。

“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

阳山县一座不引人注目的小山坡上,悄然隐藏着一处宋军据点。此据点搭建得极为隐蔽,若非抵近观察,难以察觉。

此刻,一群宋朝士兵正肃穆监视着长达十余里的山谷。

“特么的!终于出来了!”

“弟兄们,这里就是南朝地界了。去甲,挂白旗。”独眼龙下马之后活动一下手脚,说道。

十余名元军老卒把脱掉的铠甲放在马背上,牵马步行。

“头儿,看那边溪水旁。”山谷中突然出现的元军自然引起了宋军的注意,一名宋军士卒说道。

“妈的,是鞑子!告诉弟兄们打起精神来!”

“头儿,感觉有点不对劲!这么冷的天,这些鞑子竟然赤膊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