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科举(五)(2 / 2)

张信再找到一个炉灶把煤砖放进去点燃,没多久,煤砖一块变红开始释放热量,一个锅底放入2-3块即可,做完菜用灰一盖就行,晚上用吹一吹就行了。

之后四五天,张信就在家里折腾煤砖,发现3块煤砖成本大概5文,如果规模化估计一文一个,但是三块砖利用的好够一家用2天的做饭需求。

《宋会要辑稿》里有一段历史,说的是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即公元1013年,农历腊月初六,因为“大雪苦寒,京师鬻炭者每秤钱二百”,大雪封城,炭价涨到每秤200文,于是宋真宗“令三司出石炭四十万秤,减市价之半,以济贫民”,吩咐中央财政机构拿出40万秤煤炭,按每秤100文的优惠价卖给穷人。

在这里,“秤”是重量单位,每秤15斤。然而这“斤”又属于宋斤,与今天的市斤和公斤都不一样。怎么转换成公斤呢?按照宋朝最标准的度量衡,1秤必须严格等于1斗水的重量,而当时1斗为6公升,装水6公斤,所以1秤就等于6公斤。前面说过,宋真宗规定的煤炭优惠价是每秤100文,即100文铜钱能买6公斤煤,每公斤售价约为17文。虽然这时候北宋人民一个月也能赚几千文,但是你烧煤做燃料一个月也要几十上百公斤,这一月工资吃不消。

有这些调研后,张信准备把煤炭、制糖全放在河东路,算是张家的一个赚钱的大本营同时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可就在一家人计算花钱的时候。门子晃晃张张跑了进来:侯爷、侯爷,天使来了。。

张少贤:天使?官家又有什么事情找我了

可是当天使进来时候,张少贤发现不是内侍,而是礼部官员。

官员:举子张信何在。

张信屁颠屁颠跑了出来:学生张信拜见天使。

礼部官员: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庆历二年进士科殿试开封府才子张信高中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特此昭示。

张信:什么玩意,我中了,还是探花。。。

安静几息后,张少贤手舞足蹈:来人重赏。。。

来报信的直接赏了50贯,其他人也有不少钱,最后是搬着2个箱子出去

而洛川候府门口那是鞭炮齐鸣,而张少贤则是带着张信来到祠堂拜谢祖宗。

张少贤:父亲,张信考中了探花,咱们家总算出了一个光耀门楣的了。

勋贵子弟出了一个探花,还是12岁的探花,一下子整条街的人都知道了,一天直接来了上百号人,都快把张家大门踏破了,甚至很多之前没看上张信的人家,直接把嫡女的生辰八字、画像拿了过来就是希望能结亲,最后都被李氏收下说细细看。

晚上

张信:老爹,这第三到时候会不会授官啊。

张少贤:应该是,通常会安排去做个通判。

张信:给我安排个好点地方,我可不想英年早逝。

张少贤:你当我是官家啊,给你安排好点的,最多我去游说一下给你安排去江南得了,混个三年后到时候给你调回京里。

张信:这个可以,我就不适合搞地方。

三天后,张信按照惯例要进皇宫答谢皇恩,同时也要授官。

朱雀门前状元杨寘在前后面则是榜眼王珪,探花张信跟着,在后面则是按照进士排名跟着。

各种礼仪操作一番让张信觉得特别煎熬,不顾到了最后授官环节他就不困了。

就听一个内侍黄门喊道。

庆历二年进士科一甲第一名淮南西路庐州府杨寘授将作监丞,任颍州通判

杨寘谢恩。

黄门:庆历二年进士科一甲第二名成都府王珪授大理评事、扬州通判

王珪谢恩

黄门:庆历二年进士科一甲第三名开封府张信授太子中允、和州通判,其余人授官稍后见皇榜。

张信听到和州第一反应:这TM是哪里。

直到晚上回到家,看了看地图才知道淮南西路和州,就在庐州旁边是一个富庶的地方,而且离老家江州府还非常近,只是通判管着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审理等事务跟一个副市长差不多,可自己什么料自己还是很清晰。

不过想到有公孙策这个外挂在,张信还是安心了不少,第二天公孙策就被叫了过来。

张信:公孙先生,信被授予了和州通判,你可愿同我一起去和州上任。

公孙策终于听到自己想听的,赶紧答应了。

而这时候盛宏也上门了:拜见东主。

张信:老盛,你考了第几啊。

盛宏:二甲二十四名,授予了淮南西路和州含山县丞

张信:恩!那你不是归我管。

盛宏:就是因此学生来拜谢东主,以我这名次不运作一下估计几年都不一定授官,没想到这一授就在主公下面。。。。

张信:那以后在我下面就好好做事,对了公孙策认识吧,以后是我的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