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又要捐银修园子(1 / 1)

转过天来,李壮带着三娃子一同前往珍珠山的王家花园参加省盐道组织的盐商聚会。三娃子现在已经有了一点盐场掌柜的模样了,衣着神态已经越来越成熟。现在外地盐商到李壮友堂买盐接洽等事宜,李壮已经全部交给他了,日常跟官府的交税、盐桓稽查、各种杂捐等事情处理也是三娃子在管。王三友掌柜在十里铺众多盐场里也算是有点名气了。

王家花园在十里铺镇城西北方向四五里的珍珠山上,其实整个方圆两里的珍珠山现在都是王家产业。王家发迹开始是王良运的曾祖辈四兄弟集资在十里铺打下了王家第一口盐井。那时候盐巴还没那么紧俏,销路也只是在附近几个州县。靠着几兄弟的勤巴苦挣,甚至几兄弟亲自挑盐担担四处售卖,王家才逐渐发家的。

到了王良运的祖辈那一代,手中有了点积蓄后,王家又打了几口盐井,又从别的盐商手里买下了几口高产盐井,那时王家已经有了十来口盐井了。盐井多了,附近州县无法消化,于是王家开始积极开拓云贵市场。他们先是靠着盐担担挑到遵义府城、毕节县城、昭通府城等地零散售卖。后来慢慢就在这些地方租房买房开设盐铺当起了坐商,生意慢慢就做大了。

到了王良运父辈那一代,王家已经在十里铺掌握了六七十口盐井。而这时候王家又开始组织起盐船队顺江而下,把十里铺的盐卖到了湖广,王家因此也就越发的红火起来。

到了王良运这一代,正赶上十里铺盐巴风光的时候。十里铺王家的盐场每天都有马帮船帮往外运盐,王家的四兄弟堂此时已经是公认的十里铺盐商之首。这时候的王家交游广阔,各行各业富商巨贾,朝廷上至六部公卿、下至州、府、县、盐道官员许多王家都搭上了关系。

李壮在正月初二胡炳义家的拜年宴席上,见过一个王家旁支。他听这个人说了一些情况,所以李壮也就对王家的财富有了一点小小的见识。

王家产业从王良运曾祖辈四兄弟那时起就是按股份分红的,家主也就是王良运这一支占大股,其他三支股份大小不一。而李壮所见的那个王家旁支盐商在他们那一支里也只是占了三成股份。当时喝酒喝得兴起,就有一个和这个王家旁支盐商熟悉的商贾问他一天能挣多少银子。这个王家旁支就随口回了一句:没数过,一天也就一石银子。

也就是说王家这个旁支的三成股份一天就进账一千六百两,这个旁支一天就是五千三百两,这个旁支占王家不会超过两成股份,就按照两成推算,整个王家一天进账就是两万六七千两,关键还是纯利润。

这时候的普通家庭一年能存银几两银子就是富裕家庭,李壮给普通长工开工钱四十文一天已经是仁义东家了。王家一年可以赚一千万两,而此时朝廷一年岁入也不过四千万两银子,可想而知王家的财富有多大了。

李壮和三娃子坐着马车出镇子北边,经过盐场后向西北方向就驶上了王家专门修建,直通珍珠山的宽阔石板路,石板路再行驶三里路就到了珍珠山王家花园大门口。王家花园实际上是王家祠堂所在地,只有王家主支住在里面,也就是王良运一家,其他分支都分散在其他地方。

省盐道道台大人选择召集十里铺一众盐商在这里议事,第一固然是因为王家是十里铺的盐商翘楚,第二个原因是王家花园前几年建了一栋西洋风格的罗马楼,据说里面的大厅用西洋建筑方式建得又宽敞又高大,这样的大厅用来召集几百个富商开会才有档次。

李壮和三娃子被引导着进入里面时,已经有不少人坐在大厅中间的一排排椅子上了。李壮一看,罗马楼大厅里面的空间确实不小,宽三丈,长五丈,天花板到地面也有两丈左右。大厅两边墙各有两根较粗的柱子,柱子上的横梁也很粗壮,据说这柱子是用洋灰,鹅卵石,钢条造出来的。罗马楼的其他墙体也是用青砖、洋灰砌出来的,砌好后还用洋灰加河沙抹平了表面,并作出了很多造型,最后整体刷了白灰。大厅地面据说是外国运进来的大块陶瓷地砖铺的,看起来反光发亮,贵气无比。

大厅里面摆的座位也很有意思,前门处靠墙摆着一排七张椅子,椅子前面是一排铺了桌布的长桌,长桌上有茶杯和水壶,还在每张椅子前面的桌面上有一个小木板做的横放的三角牌,对着下面桌椅一面写着名字,正中间那个座位前桌子上的三角牌写着李忠国。对着这一排桌椅摆的就是现在有些人已经坐着的十五排长桌长椅,只不过对着这七张椅子的座位一排是十二张椅子,中间留了一条路,一边六张。这些桌子上也有写名字的三角牌,李壮和三娃子经引导的人带路找到了写着李壮和王三友两个名字的三角牌,看来这挨着的两个座位就是他们的座位了。

李壮一看座位,有点不明白这座位是怎么排的。对面七个座位大致能看出来,中间是省盐道道台李忠国,李忠国左手是王良运,左二位是李四发,左边靠边是胡炳义。李忠国右手座位是现在十里铺分县县令胡良臣,右二是十里铺盐垣主官赵博涛,右边靠边是一个叫陈秀山的人。这样看来主位七人以李忠国为首,他左边坐的是盐商领袖,右边坐的是相关官员。

但下面这些盐商座位就有意思了,李壮和三娃子居然是第一排中间过道靠左两个位置。李壮知道自家盐场不管盐工、盐井数量还是产盐量都不应该到这个位置,除去遥遥领先的王、李、胡、颜几家,其他如余家、张家、田家等好几家本籍和陕籍盐商都比李壮友堂大多了。

既然不明白,人家也这样安排了,李壮只好先坐下来再说。没过一会,下面这些椅子基本上就坐满了人。挨着李壮和三娃子座位的,左边是一个也经营客栈的盐商,叫古今儒,隔着过道右边也是熟人,是一位叫周邦泰的,他也有一个酒楼是李壮他们在送食材。他们在胡炳义的拜年酒上见过面了。这两人对这种新奇的议事形式和座位排序也有点搞不清楚缘由。

巳时正,也就是那七个座位后面墙上正中挂的一个西洋钟时针指向九时,李忠国打头,坐那七个座位的人走进了大厅。这时下面那些正在和左右交谈的盐商们纷纷站立起来对着那七人拱手致意,李壮和三娃子也只能有样学样。不过李壮注意到王、李、胡三人面色并不好。

闻名已久,但今天李壮才真正见到李忠国。李忠国头戴一顶蓝色玻璃花翎凉帽朝冠,身穿蓝绸鸳鸯补服,脚踩黑布白底朝靴。李忠国圆脸微胖,脸色略暗,无须,额头略窄、眉毛淡而短、圆眼、鼻子不隆不塌、鼻孔有些外翻、嘴巴不大不小,总体来说就是长相很平庸。李忠国身材偏胖,身高大概就是五尺二寸,体型一般。

等那七人坐下,李忠国也在座位上双手下压示意大家坐下,一众盐商这才坐下然后看向李忠国。李忠国等下面声音小了,这才开始说话:“鄙人忝为省盐道,受朝廷差遣主理十里铺盐务,本次邀请众盐场东主议事,主要有以下几条、、、、、、”

李壮第一次参加这种议事,就难免听得认真。李忠国的话总结起来就是:第一,现在国事艰难,盐税对国家岁入十分重要,严禁走私,大家要多捐购盐票;第二,反叛四起,朝廷正在围剿各地反叛,盐商们严禁把食盐这一重要物资卖给叛军;第三,皇上的夏宫被西洋鬼子给烧了,两宫太后连个郊游的园子都没有了。现在各级官员,各地商贾都在积极捐银给皇上太后们新修一个园子。李忠国表示省盐道也要为皇上太后们出一份力,希望十里铺各位盐场东主也能积极表示。并说四兄弟堂、李四发堂、胡炳义堂已经各捐了两万两。

难怪看到他们进门时,王良运、李四发、胡炳义脸色不好看,原来他们是被逼捐了还要拿出来当样子,当然心里不舒服了。

李忠国讲完,估计知道不能等盐商们自觉捐款,就安排等在一旁的一众盐道衙门笔吏给盐商们挨个下发一张:恭请圣上重修园子认捐书。这个认捐书里面就是一段皇上、太后、皇后、太妃、阿哥、格格们没了游玩的园子,奴才、子民们心里不安,自愿捐出家产多少多少两,助皇上重修园子以安天家众贵人。

这些笔吏们给一个东家一张认捐书,就递上毛笔等在一边,等着盐场东家填写数字和名字,他们大有一副你不填我就不走的架势。下面的盐场东家们都蒙了,这李道台逼捐逼成这样了?

笔吏在旁边立着,李忠国在前面看着,李壮有点不知道怎么办了。他偷偷抬眼望了一眼前面七人,王李胡三人面无表情,正在闭目养神,而李忠国四人则是如饿狗看到肉骨头一般正在双眼冒光的盯着下面这些盐商。李壮又小心的瞟了一眼古今儒和周邦泰,周邦泰估计也在观望别人,古今儒倒是填了一个五百的数字。李壮一想,估计观望的人有点多,就干脆也填了一个五百,签好名,把认捐书和毛笔递还给了候在一旁的笔吏。

李壮看到填好的人就可以走了,也和三娃子起身,朝李忠国几人拱拱手也就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