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是他们不够努力吗?(2 / 2)

镜头之外,法庭的门外,正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疾风裹挟着雨滴冲入室内,冰冷地迎面撞上了刻晴,令她不自觉地打了个寒颤。

……

行秋在网上看到的故事就到此为止了。

众人都不曾在意的角落里,又一次上演了,勇者战胜了恶龙,却遭遇背刺的故事。

……

白菊。

骨灰盒。

刀片。

做完劳动者权益系列报道后,刻晴的个人地址和工作地址开始频繁收到这样的快递。

害怕家人、尤其是已经上了年纪的祖父看到后会担心,也担心牵连到家人,刻晴找借口从家里搬了出来。

新租的房子里,除了安装结实的防盗门和电子猫眼,刻晴也在屋里屋外隐蔽的地方装了几枚摄像头。

刻晴也报了千岩军,但寄件人的证件是伪造的,并没有查到是谁。

不幸中的万幸,这些“恶作剧”一般的报复似乎只是单纯的发泄与警告,并没有后续,刻晴的摄像头也没有真的派上用场。

但杂志社这边出了问题。

干啥都不能没钱。媒体也一样。广告收入是《岩港周刊》的命脉。

虽然卖杂志的收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大家还是希望杂志卖得越多越好,因为发行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广告商的投放意愿。

刻晴关于工人待遇的系列报道也算是出圈了,这一点从《岩港周刊》销量的上涨中就不难看出。

但吊诡的是,广告收入却不升反降。

广告部的同事靠自己积累的人脉多方打听,才搞清楚背后的关要。

能源,港口,餐饮,物流,这些行业都是《岩港周刊》的大金主。刻晴的系列报道,已经将他们“得罪”了个遍。

这几个行业集体抵制了《岩港周刊》。他们的抵制方式可比网民们的抵制简单有效多了:不投广告。

不投广告,这就够了。

杂志社几百号人,总要吃饭的,主编也是懂得能屈能伸的道理的,连忙安排了一个“企业家风采”的新板块,安排文笔好的记者,给各家老板写人物专访。

这些专访写得颇为动情。

报道里,有的企业家心系员工福利,亲自去食堂给员工打菜。

有的极其自律,每天都能看到凌晨四点的璃月港。

有的亦商亦儒,随口就能引经据典,学识广博。

大众被企业家们的魅力打动,完全忘记了他们就是自己之前抵制过的黑心老板。

接受采访时,有个老板也不忘问候下刻晴:

“你们之前那个叫刻晴的记者没有来么?之前的报道做的好像很辛苦啊,给你们总编建议建议嘛,那么辛苦,以后就好好休息吧。对了,我之前还送了她一些礼物,不知道她收到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