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打破僵局(1 / 2)

与先前两场比赛截然相反,在上半场掌控了大部分控球权的是莱斯特城。

霍尔的复出加强了莱斯特城中场的控球能力,而罗杰斯还通过在右边锋位置安排麦迪逊的方法在首发阵容中塞入了额外的中场球员。

詹姆斯的任务就是在球队控球时来到中路增加进攻人数,再通过他的个人能力来创造进球的机会。

与此同时,身为边后卫的卡斯塔涅会把自己的位置大幅前提,占着麦迪逊所留出的边路空间在前场帮忙拉开宽度,。

这就让莱斯特城能时不时的在对上西汉姆的三中场时形成人数优势,从而让对手难以抢下球权。

但是莱斯特城掌握了控球权不意味着他们就在局势上占据了有利位置。

在职业足球的业界中,有着那么一个还不算成熟的衡量方法,那就是计算双方在对方禁区内的触球次数。

触球次数越多,就意味着你的球队进攻的越深入,对对方球门的威胁自然就会相对的上升。

而莱斯特城并没有在这一方面创造出明显的优势。

首要的原因是西汉姆的固守铁桶阵将球门前的空间围了个水泄不通,除了安东尼奥以外的全员都回到了禁区前进行防守。

次要的原因就是马求望在这种场合无法起到伊西纳乔那样通过体格和策应能力在禁区内处理球的作用。

这一点又分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马求望的体格没那么强,另一个就是他就算拿到了球也从没想过去和队友配合。

以马求望简洁的风格,他的一次触球就几乎等于能够创造一次射门,所以他总是在寻找一脚触球的机会。

射门以外的进攻手段并没有在马求望的脑内形成明确的概念。

而西汉姆队的后卫组合在通过录像学习和现场实际接触了以后,很快就适应了马求望的风格,没有再给马求望任何一次射门的机会。

另一个在比赛中注意到这一点的是西汉姆的世界级后腰德克兰-赖斯,这位身高1米85体重80kg的英格兰国脚在有着出众的体格同时,还有着极为敏锐的空间阅读能力,在位置感这一方面几乎是当今足坛第一档的存在。

他也因此被称为西汉姆的《移动堡垒》

因此,在马求望本来就不怎么跑动的情况下,他能轻松做到在莱斯特城每一次试图传球给前锋位时出现在恰到好处的位置上拦住那次传球,在禁区前就掐断了莱斯特城的中路进攻。

结果就是,在比赛进行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段里,莱斯特城的进攻总是雷声大雨点小,除了马求望开场的唯一一次射门以外就没有对西汉姆造成太多的威胁。

碰不到球的马求望,就和任何一个普通的17岁孩子一样,在场上起不到任何作用。

他很快就开始对这种只能跟着跑的状况感到了厌烦,开始频繁的摆手抱怨,并放弃了他那本就少的可怜的跑动,就站在场上看着其他人。

场边罗杰斯愁的成了一副苦瓜脸,他最担心的状况还是发生了。

就像是在猫咖里不拿猫条就瘫在地上的“员工”一样,马求望在场上摆烂了。

场上莱斯特城的其他球员就更气恼了,本来西汉姆的防守就难以突破,现在还相当于少打一人,这根本就没法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