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考校上(2 / 2)

聊到这里,朱元璋看了一眼宫外,他对着自己的大孙说道:“他们仨都到了?那皇爷爷我可是要好好的考校考校一番了?”

朱雄英点了点头,对于杨士奇等人的才能,他还是有足够的信心的,他也相信这三人能通过皇爷爷的考验。

于是,杨士奇等人在一名太监的带领下进入了武英殿。一见到朱元璋,杨士奇等人纷纷行君臣之礼,下跪行礼道:“草民见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并没有第一时间让三人平身,而是看着三人冷冰冰的说道:“咱听咱的大孙说,三位都是咱大孙游历天下之时与之相识的,咱呢,也是从咱大孙这里得知,尔等三人颇具才能。

夏原吉,咱考考你,面对如今之国朝财政,你可有什么良策以解朝廷之燃眉之急否?”

夏原吉面对着朱元璋的虎目,并无畏惧之色,只见他郑重行了一礼,开口说道:“陛下问策,草民不敢藏私。国朝之财政,其实乃是暴元祸害百姓,以及年年征战所致。如今天下归一,陛下竭尽治理,也恢复了几分国力。

财政,财政,无非就是开源节流。节流无非就是缩小乃至断绝不必要的开支,而开源则是开辟新的税收来源。当然了,草民所说的开辟新的税收来源,并非是巧立名目,增加苛捐杂税。”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夏原吉的回答还算中规中矩,并无什么新颖之处,也没有说明具体的节流以及开源措施,于是朱元璋接着说道:“继续说下去。”

“陛下,依草民拙见,当下应着重发展商业,例如殿下所提及的夜间经济。再者,也需要促进与他国之贸易,例如与我大明关系较好之番邦。此外,还需改革税制,清查土地,避免偷税漏税。”

夏原吉顿了一顿,接着说道,“至于在节流方面,可裁减冗余官员及机构,节省开支。陛下,草民才疏学浅,尚不能廖廖几句说明以上之举措,还请陛下容草民上呈一道奏折给陛下观看。”

朱元璋微微颔首,表示认可。江宁新政,虽成效尚不显着,但根据自己大孙的每月奏报,其每月之税银,还是在稳步增长的。至于与他国之贸易嘛,却倒是要好好琢磨一番了,避免那北元从中获利。

“都起来吧,赐座。”说完,朱元璋回到御案落座,等几人一一落座,朱元璋目光转向杨士奇,接着开口问询道:“杨士奇,你又有何见解?”

杨士奇拱手施礼,开口回答自己的谏言道:“陛下,草民以为,除了维喆所言,还要鼓励农桑,兴修水利,以提高农业产量。同时,推行教化,培养人才,并开放科举,为大明朝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朱元璋笑了笑,并不急于说出自己的看法,而是转头看向最后一人,接着问道:“那么,铁铉,你呢?又有何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