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贵族永远缺一位朋友(1 / 2)

吕不韦收敛笑意,一脸凝重:“我今为救将军性命而来。”

赵毋闻听此言,眉眼一皱,冷哼道:

“哼!先生何出此言?本将军累世华服,朝廷显贵。今蒙王上信重,更是执掌大权,有何性命之忧?”

“先生出此骇人听闻之言,若无缘由,莫怪本将军翻脸无情。”

吕不韦拱手一拜:“将军莫急,且听在下一言。”

“将军之危不在内,而在外也。将军赵国名门,执掌大权,赵国境内自然无忧。”

“可将军如今为守城将领,城外那如狼似虎的秦军,难道不是危险吗?”

“长平之战,赵国折损四十五万大军。白起欲乘胜追击,灭亡赵国,若非秦庭内部不和,今日怕是已经再无赵国了。”

“如今秦国又起大军,誓要灭亡赵国。”

“邯郸被围已经数月,秦国攻势愈加凶猛,邯郸危如累卵,一旦城破,将军如何自处?赵国显贵,在秦国又会怎样?”

赵毋听完吕不韦之言。哈哈大笑,冷呵一声:

“先生此言实在危言耸听。”

“我邯郸城城高池坚,固若金汤,势不可摧。”

“先前秦军主将乃是五大夫王陵,也是秦国名将,可那又如何?损失数万兵马也不能动其分毫。”

“长平之战,白起屠夫,不忍至极,竟坑杀降俘,害我赵国儿郎四十万余人,我赵人各个无不恨食其肉寝其皮。”

“今秦国再起战端,我赵国亦有复仇之心呐!呵!我赵国上下万众一心,又有魏楚等诸侯相助,秦国还想要灭我赵国,不过是痴心妄想。”

说完这话,赵毋脸色一变,森然冷漠:

“我视先生为友,对先生以礼相待,难道先生是来劝降的吗?若如此,先生免开贵口,不然本将军必杀之!”

吕不韦不慌不忙,摆手微微笑道:

“将军误会了。将军视在下为友,在下又何尝不视将军为友呢?天下哪有人劝自己的朋友做不忠之人呐。”

“我来是为了救朋友性命,绝非为陷朋友于不义。”

“将军刚才所言也确实有些道理,只是将军也不可否认,秦国毕竟势大。”

“秦国可以失利一次,两次,甚至三次四次,可是赵国呢?邯郸被围,是一次也不能败。”

赵毋一脸正色:“无论如何,本将尽忠职守,忠于赵国。”

吕不韦点点头:“将军忠贞之人在下自然知道,道理将军自然也都明白,在下自是不必多言了。”

“只是赵国毕竟是赵王的赵国不是将军的赵国。将军尽忠贞之志,只是若实在事不可为也,也当保留有用之身,以待后世。”

赵毋点点头:“先生此言倒也有理,多谢先生关切。”

吕不韦拱手接着说:“在下曾闻,累世繁盛之家,常多交益友。积善之家,亦必有余庆。”

“在下有一位秦国的朋友,如今正在邯郸,知在下与将军相识,他也想要与将军交个朋友。”

“在下这个朋友向来是知晓恩义的人,可为朋友两肋插刀。”

“他听闻将军近日来,为军饷一事颇为忧虑,特请在下为将军献上六百金,以尽朋友的一点绵薄之力,现在已经送入将军书房,请将军千万不要推辞。”

赵毋佯装不悦:“我与先生为友,先生之友便是我的朋友,朋友之间还送什么东西?烦请先生转告,这位朋友我交下了。”

沉吟一顿,话音一转:“只是如今军饷一事也确实艰难,我便恭敬不如从命,这六百金就当是我暂借的,等秦国撤军,日后我必当加倍奉还,还请先生代我多谢。”

“常言道: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亦非无礼无义之人,朋友之间当互帮互助。”

“不知咱们这位朋友有没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若不能相助一二,非朋友之义,我实在寝食难安。”

吕不韦微微一笑:“将军果真仁义之人,咱们这位朋友确实也有一点小事想请将军帮忙,对将军而言不过举手之劳。”

“先生请说。”

“在下这位朋友乃是秦人,如今毕竟秦赵两国交战,他担心秦赵两国的交战会对他不利。”

“现在想暂时离开邯郸,只是如今邯郸戒备森严,不得进出,特请将军行个方便。”

“此事对将军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对朋友而言却是救命之恩,我们的朋友也是秦国大族出身,此等恩情必将铭记在心,绝不相忘。”

赵毋站起身来,走向吕不韦近前,挽住双手,热情洋溢“吕兄哪里话,此事易尔,朋友有难我岂能不助?”

“吕兄,不知咱们的朋友想何时出城?”

吕不韦正色道:“时不我待,越快越好!”

赵毋点点头赞同:“千金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有些事确实越快越好。”

“吕兄,择日不如撞日。我今天在府中等候,你现在便回去准备,天亮之前回来。”

“我准备四套士卒兵甲,明日便装作我的亲卫,待明日天黑之后,伺机便送你们出城。”

赵毋沉吟一声,掏出一块令牌:“现在天色已晚,已经宵禁,吕兄请拿着我的令牌,可畅行无阻,只是还请低调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