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满的幸福(1 / 2)

燕京的各所大学以前都是有军训的,运动期间被取消,一直到1981年才陆续恢复,到1985年开始规范化。

现在是1978年,燕京大学是没有军训的,这让陈冀很是郁闷,怅然若失,这么重要的人生体验怎么就缺失了呢?

要知道1985年以后的燕大军训持续时间可是1年,按照准军事化来操练,强度完全不是后世的所谓军训可以比拟的,这是作为预备役来配置,关键时候是可以装备起来拉上前线的。

陈冀曾经有一位朋友,当年考大学的选择标准,就是谁家的军训时间最长,就选谁家。橄榄绿是这时代当之无愧的顶流,接受了那么多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每个人心里都有着,那一份浴血杀场保家卫国的英雄情节。

陈冀看着自己单薄的身板,叹道,没军训,就没军训吧,就靠眼下这小体格子,还真没把握撑得住高强度的军事训练。现在虽然不是困难时期,食品供应依然是有限的,因为缺乏肉食,大家肚子里没油水,吃多少干粮都不饱。

现在燕大的食堂远没有后世那么宽大丰富,国家每月给每个大学生的补贴能有17块半,在食堂吃饱饭是没有问题的,还能多出买学习用品和洗漱用品的钱。

很多家里困难的同学,会把自己的伙食标准一降再降,就为了每月能省出一点钱来,给家里邮寄回去,五块十块的,能当大用。如果谁在食堂顿顿大吃大喝,必定会成为异类。

大饭堂的饭菜一般会有四个价位:第一个价位是五分钱的:炒土豆丝、炒圆白菜、炒萝卜丝;第二个价位是一毛钱的:鸡蛋西红柿、锅塌豆腐;一毛五的开始有肉了:鱼香肉丝、宫煲鸡丁;两毛钱的更是有回锅肉、红烧肉和四喜丸子。

负担较重的农村孩子,一毛五以上的菜向来是敬而远之的,最受欢迎的菜是锅塌豆腐,不是肉菜,但因为豆腐被炸过,油水比较大,拌上米饭,那饱满的幸福,充斥着口腔,撞击着味蕾,滋润着肠胃,简单而纯粹。

有燕大同学就曾经回忆:“在食堂里最大的惊喜,不是你排队买到了锅塌豆腐,而是当你排到的时候,你是最后一个买到的。到最后了,盆里面的汤汤水水,大厨一下子倒到你碗里。

最悲催的是你前面一个同学买到,到你这儿没了。他买到锅塌豆腐之后,会看你一眼,已经到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庆幸之余有些许幸灾乐祸。”

最大的奇迹就在那位同学身上发生过,等他排到的时候,前面还有一个同学,锅塌豆腐就剩了一份,但这个同学思索了一下说,“剩了最后一份的锅塌豆腐一定特别凉,我改主意了,我想吃鱼香肉丝。”

于是锅塌豆腐就到了他的饭盆里。他吃着幸福的锅塌豆腐,找到吃鱼香肉丝的同学问,“我叫刘正云,文学系的。你是哪个系的啊?师兄!”

“我是77级经济系的,我是陈冀。”

……

“我要奋起!我要搞钱!”陈冀现在只有一米七多点,个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需要有充足的优质蛋白来支持,为了肉蛋奶,需要动动脑筋了。

这时候可是计划经济,一切物资都由国家掌控,一个人每月能买到的食品,是凭户口本副食本定量供应的。如果不够,就需要偷偷到老乡们自发形成的早市,鸡鸭鱼蛋,五谷杂粮,蔬菜干货,可以不用票,价格要贵不少。

为了这张嘴,为了填饱肚子,现在想办法搞钱,可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投机倒把现在可是重罪,不敢轻举妄动,自毁前程。

这是一个饥渴的年代,不但物质生活短缺,精神生活同样贫乏,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主要靠书籍电影,报刊杂志。陈冀思量再三,觉得最安全可行的搞钱办法,就是尝试投一些豆腐块,码字换钱。

现在的文坛正是伤痕文学风起云涌的时候,把已经开始结痂愈合的伤口又生生的给拉开,用来博取共情,总有些祥林嫂的既视感。活的都不容易,到报刊杂志上寻找的更多是慰籍,而不是触景伤情。还是应该给大家多喂一些能治愈创伤的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