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哪里的?名字没听过啊。”
“看留的地址是燕京大学经济系,作者应该是燕大哪个老师,文字很老辣,技法很成熟。”
“稿费给按照顶格标准,你亲自去,建立好关系。”
“好,我尽快办。”
……
燕大传达室,一个拿着公文包的年轻男子对保卫人员说:“同志,我是《中国青年报》的编辑,我叫韩向东,这是我的工作证,我想找一下,你们学校经济系的陈冀老师。”
“陈冀老师?经济系有这个老师么?我怎么没听过?”
“陈冀,陈冀,我也没听过。”
“给办公室打电话问问不就知道了。”
保卫人员拿起电话马上开始拨号,等了一会那边接通了,一番对答之后放下电话。
“同志,燕京大学没有名叫陈冀的老师,但是有一个名叫陈冀的学生。他在77级经济系2班,是去年恢复高考燕京地区的理科状元。”
听到保卫人员这些话,对面的韩向东一脸吃惊…
韩编辑到教学楼找到陈冀好一番畅聊,中午陈冀请他在大饭堂吃了份两毛钱的肉菜。又请他观看了同学们的排练。最后留下100元稿费,满意而去。
《中国青年报》还是很大方的,给按照千字10元标准付的稿费。陈冀很满意,加上头几天《收获》寄来的80元稿费,手里的积蓄已经超过200元。两毛钱的菜可以安排上了,早餐再加两个鸡蛋,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营养必须跟得上。
时间就像那野驴啊,跑起来就没完。到了月底,陈冀的两篇小说先后在《收获》和《中国青年报》上开始连载,一下子就成了学校的名人,收获了无数羡慕惊叹的目光。
同时有两篇小说登上权威报刊,小广播变成了大作家了!同学们对陈冀各种戏谑,就连系里领导也专门跑过来了解了一下,勉励了一番。
《我的1919》题材沉重,故事一点一点铺陈,正慢慢展开,还没到高潮,读者反馈不算热烈。而《长安的荔枝》开局就波诡云谲,情节凌厉,让读者大呼过瘾。这些陈冀都浑不在意,现在正是紧要关头,一切为了校庆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