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的这些所大学里面论人文景观肯定是清华第一,毕竟以前是皇家园林,圆明园旧址。燕大这方面就很浅薄,缺乏些许底蕴,除了未名湖畔的“临风待月楼”,博雅塔,石舫,钟亭,诗碑,还有五孔桥,八角亭,花神庙,实在乏善可陈。
这天213寝室里几个同学在花神庙附近闲逛,就说起这个事情,“我们燕大的古迹是少了点,转来转去就这点地方,实在算不上流连忘返。以后如果写回忆录都没多少东西可以写的。”
“你还没毕业就开始琢磨回忆录!你活的是真够着急的!”
“就算不写回忆录,每天写日记也没多少素材啊。”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那个,这话是隔壁那边说的,”
“梅贻琦先生1931年就职清华校长时说的。”
“靠!又被隔壁压了一头!”
“按我说,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也不在大师!”
“你说在于什么?”
“在于出了多少大师!”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有道理!”
“其实人文古迹并不一定来自于以前,也可以来自于后世。”
“你现在修的再好,也是新的!意思差得多了!”
“你们读国外书籍有没有发现,老外的那些名家,古籍,都是孤立的,割裂的。”
“什么意思?”
“你看啊,外国公布的那些古代文明成果大多很突兀,没有传承,一下子就冒出来了。那些大师也是,没有家族血统传承,作品也没有发展延续过程,出手就是经典,然后就没了!”
“而且国外那些所谓大师,都是全才,什么都是杰出的!不可疑么?”
“你说的还真有点道理,是缺乏逻辑支撑。”
“不会都是杜撰出来的吧?”
“有可能!我们华夏有几千年可以准确记录的历史!兵马俑还在地里迈着呢!那些老外有什么?”
“这就是原因!既然没有历史,那就自己补上!”
“这不就是琉璃厂那些古玩的造假么?”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你这一说就对上了!我们的出土文物或者思想发展有迹可循,从初级文明到高级文明,脉络清晰,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诞生出不同的文明形态。而那些老外的所谓古代文明没有这个发展过程,好像一出来就是高度文明!几千年前的人就有了现代思维?”
“直接从原始社会跳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下子到了现代社会,上一刻还在茹毛饮血,下一刻就开始工业文明,中间难道不需要有过渡?不需要有发生发展么?他们的文明成果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还是外星人赠予的?”
“所以老外从文艺复兴以前的历史存疑!”
……
“按照老外的干法,其实我们也可以自己在未名湖畔做个人文古迹。”
“我们也向未名湖里放一条翻尾石鱼?”
“在这修个什么,然后从古籍里挑一段,牵强附会?”
“没那么麻烦,读过《雁丘词》吧?就是那个思路。”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