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研究院(1 / 1)

首长给《浪潮经济周刊》写完那句口号就踏上飞机,开始了对米国为期9天的访问。

陈湘因为外语水平好,业务能力强,有幸也被作为工作人员随行。有消息说,这回属于正式破冰之旅,接下来就是正式建交,相互建立大使馆,开始两国邦交正常化。

在这次随行访问人员中,有名央视记者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白宫采访米国总统的记者,他叫赵忠祥。

随着《浪潮经济周刊》全国记者站的陆续设立,不管是全职还是兼职,工资福利是必须要保障的。每期10万份,定价1元,每月码洋40万,每本0.5元的印刷成本,每月毛利润20万。

全职记者按照每年1000元的待遇标准,兼职的减半。合作的那些大学每月按照任务工作量,发给任务补贴,由对方自行分配。

现阶段第一步把记者站铺设到省一级,然后再下沉市一级,再到县一级,最后形成完整的经济调查网络。

《浪潮经济周刊》现在主要的订阅者是政府机关,他们最感兴趣的有各种经济指数变化,全国各地区物价行情,经济新闻,先锋观念,政策解读…

尤其是前两项,一个表现了宏观,一个代表了微观。一下子就让人对全国的经济情况和价格变化了然于心。

等周刊的调查网络实现全覆盖,才是他开始表现真正实力的时候。全国主要商品的价格变动和工厂产能情况,市场消费情况,供需矛盾…这些海量数据经过解读会生成重要的商业研究报告。客户需要付费使用,于是一家商业信息咨询公司就诞生了。《浪潮信息咨询公司》《浪潮经济研究院》

既然周刊已经不是校刊了,那么77级经济系就不能再打白工,全部按照兼职发放工资,现阶段不做职务级别的区别,一视同仁。

这一下子全体同学都笑开了花,现在普通职工也就每月50块左右,学徒工22块,转正后一个月36块,然后等着漫长的工资调整。不过工资之外的福利补贴不少,具体多少看单位效益。

同学们每月工资加福利40块,相当于正式工的待遇。78级经济系的新生也都在周刊做一些辅助工作,他们还不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也按照每月20块的标准发放。

对于这些靠着国家每月不到二十块钱的补贴过日子的大学生来说,周刊的待遇简直太好了!大家的日子一下子阔起来,那些家里有困难的同学,负担减轻了很多。

不患寡,就患不均。经济系这一通操作让其他院系鼓噪起来,凭什么你们经济系吃肉,我们系就得看着?这不公平!

学校安抚不住,于是宣布允许各院系各自成立自己的校刊,质量高,影响力大的可以申请升级为全国刊物。是吃肉还是闻味就看个人本事!

于是矛盾成功被转化,有的院系专业性质天然决定了校刊出不了学校。还有的院系欢欣鼓舞,比如中文系:“经济系那些扒拉算盘珠子的都能发表小说,我们这些专业人士更加没问题!”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中文专业搞出一份全国刊物完全可能,八十年代是文学最好的时候。哪怕做成《故事会》那种通俗文学也会大受欢迎。

上一期《浪潮经济周刊》的文章“要想富!先修路!”引起巨大反响,各路读者纷纷在报纸上发表意见。行路难,路况差!这是大家普遍的共识,因为情况就摆在那里一目了然。只是大家对于道路情况对经济的影响力缺乏认识,现在才发现以前认为可以克服的道路问题,原来事关全局。

对于尽快修建覆盖全国的骨干高速公路网的建议,则得到很多人的认同。“时间就是金钱!”不能把有限的时间都消耗在路上。修路刻不容缓!

文章甚至还被《人民日报》转载,《求是》《光明日报》也发了评论员文章。

有关部门近期还搞了场交流会,李艺宁教授作为率先提出道路问题的《浪潮经济周刊》的社长,也受邀参加。与会领导充分肯定了修建道路网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且表示会积极努力去规划,去解决,同时也说出了一些客观困难,说到底还是,没钱!

国家现在百废待兴,千头万绪,无数用钱的地方在嗷嗷待哺,可是财政却捉襟见肘。大河无水小河干,眼下全国几千万的插队知青返城后生计无着,正在蠢蠢欲动。

在这样困难的大环境下,发现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的人就有了罪!就像是照射入黑暗角落的那束光。属于给国家添乱!这是一部分校领导的看法,可是他们也没办法,陈冀实际掌控下的《浪潮》独立性越来越强,成果越来越多,渐渐摆脱校委会的影响力。

陈冀现在渐渐变成某种符号,改革派的先锋,急先锋。很多保守派对《浪潮经济周刊》上面的许多观点很不满,想批评,又投鼠忌器。只能眼看着陈冀和《浪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其实陈冀的影响力已经不止于国内,随着《霸王别姬》在很多华语地区的连载,中国作家陈冀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了解。最近更有东洋的刊物来申请连载,还要求在东洋出版单行本。陈冀自然无有不可,有钱赚干嘛不答应。毕竟“青木是懂戏的!”只是译本必须经过陈冀校订,不能被魔改,不能加私货。

《大公报》是一家有着坚定立场的香江报纸,金大侠和梁大侠都曾在这里任职,两人还曾在同一张办公桌上工作,又都成为武侠大师。后来金大侠走向了对立面,直到他卸任《明报》后才获得国家的谅解。而梁大师一直是国家的坚定支持者。

鉴于《霸王别姬》连载后的热烈程度,《大公报》希望陈冀能再提供二三十万字的优质小说,使先后几本作品的连载时间达到一年,这样就可以宣传为香江文化届的“陈冀年”。

这样离谱的要求那是必须不能拒绝!这一会给《大公报》来点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