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啊,中规中矩的问题。”宋河扫了一遍。
相晓桐敲键盘回复,记者也马上回了个OK的小表情。
终于,直播间出现画面,端庄大气的女记者。
“咱们也进。”宋河说。
相晓桐再敲键盘,电脑摄像头打开,两人一齐出现在直播间内。
“欢迎观众朋友们来到诺奖专访直播间!现在直播间已经有500万人,还在继续上涨!”记者喜气洋洋开口道,“让我们热烈欢迎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宋河老师和相晓桐老师!”
“谢谢!欢迎大家!”相晓桐笑容明媚。
宋河也点点头,“欢迎大家!”
“首先恭喜二位斩获诺奖!”记者笑道,“二位事先对自己获得诺奖有预期吗?今晚公布的结果,对二位来说是惊喜还是意料之中?”
宋河和相晓桐对视一眼,同时开口,“你先说吧。”
“那我先说?”两人又异口同声。
说完两人一齐笑了,宋河果断拿主意,“你先说我再说。”
“好。”相晓桐点头,认真望向镜头,“我个人比较意外,倒不是意外获奖,而是意外获奖的原因。”
“这次是表彰二位在脑神经领域关于神经肽传输网络的新发现。”记者道,“为什么会觉得这个原因很意外呢?”
“因为这个成果太小了!”相晓桐说,“我刚刚看到的时候还愣了一下,好半天才反应过来。”
“这个成果是好几年前,我们俩在实验室花了一星期漫不经心做出来的,微不足道的小发现,顺手发《细胞》上去了,当时完全没想过能拿诺奖,只是当一篇普通文章。”
“所以我有点奇怪,明明我们发表过更大的成果,为什么会发给这个小成果呢?”相晓桐笑道。
“原来如此!”记者笑道,“所以二位将来是不是有可能第二次拿诺奖?毕竟二位还有更大的成果。”
“拿一个就行了,多拿也没什么意义。”相晓桐笑道。
“据我所知,也并非所有诺奖成果都是费心费力做出来的大成果,也有短时间内轻松做出来的。”记者显然做了功课,“比如田中耕一,只是公司小职员,负责电气工程的研究,上司随意给了他一个生物大分子质量的测量仪器让他做,他只能零基础自学,学的马马虎虎硬着头皮上。”
“当时普遍共识是,激光测量不能用在分子量上限1000的化合物上,但是田中耕一并不知道,依然选择用激光轰击化合物,又因为失误而偶然分离出了分子量超过1000的化合物,凑巧解决了世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