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踏春寻诗(1 / 2)

河畔老翁 河畔行者 1221 字 1个月前

第三章,踏春寻诗

踏,对河畔老翁来说,是在走,是在观察,寻找诗象。

当一幅画出现,必然有景象。景为师,也为诗。孙童在梦乡,河畔老翁在梦诗。

上午,到社区外推孙童南街行。午后,小孙童睡觉了。河畔老翁坐在一旁看护。在看护的过程,静静地开始学习,那便是书为师。活到老,学到老,把学习看作终生坚持的事情,那书便是一生的师啦!

根据自已日常生活需要,学习一些知识。要闲暇时间多读,读专业书内容。分门别类,确定自己每天学习的计划,要有笔记,能记多少,记多少!诗词方面,这一阶段,要读王力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本)第四册。第十四单元。今天学习,其中收录张志和的《渔歌子》。学习张志和,引导自己如何应用,创作《渔歌子》词。

创作和写小说,也是学习,创作的步子,迈起来,向前行,这是走自己学习的路。

张志和诗词,《渔歌子》,一出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是写美丽自然环境的景。生活中,常有一些真实的人和真实的事情出现,会是演化成诗文象。

这些人和事常常打动河畔老翁创作诗文激情。

他平时,走出社区观察中记下一些内容。又常常在读书学习中,思考着真切人和事,在读书或采风中发现,联系起来思考,开悟。

当读悟张志和出语摆出了美景,用所见所闻说事。河畔老翁却想到上午,社区外南街游场景。

当张志和观察西塞山前,身心与美景融和,感受宁静,愉悦和摆脱尘俗,任情而行的真正的精神自由。有了与优美,气氛十分和谐协调,展示了一切顺乎自然的生活本身浓郁诗意。

此时,河畔老翁观察社区外南街七区外围爬墙虎,及外围街道两旁红珠珠树,一串串珠,红红火火装点节日气氛,装点初春景。便诵景,抒情,写了春风吹拂,朴实春景,装点社区优美生态画境,抒发真美,勤奋创作的心情,填一阕《渔歌子.社区南街画》。

渔歌子.社区南街画

文/河畔老翁

健步南街刮北风。社区墙上串珠红。枝洒墨,说勤躬。轻挥椽笔舞飞龙。(张志和词格)

河畔老翁推着孙童常常到南街走一圈儿。每次都现场赋诗,或绝句,或词曲小令。

今年,春节刚过,又是在上午十点后,阳光好时,河畔老翁便推着孙童来到七区外围街道,走走停停,艺术观察初春景,想发现人们过来过去发现过,没有写过的东西特点。

河畔老翁的诗文总是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也有人们习惯地看过各处围墙有爬墙虎,就是初春?枝仍干枯,仍有着生态美价值。

诗文的时代美,建设美,总是蕴含着人们的某一心意。心因上的认识,需要细心认知。一株树,满树红珠,不失于节日的美好,新年是一团火燃烧着火光!

河畔老翁,每次在孙童午后休息时,要回想注意观察和捕捉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特点,向景物学习,向书本学习,书为师。同时,向景物学习,景为师。

每天,从多方面学习,凝聚诗文象。每天对学习的诗词知识,点点滴滴学悟结合。当为作品为师,习作中思慧。往往眼前,闪目一望便是师。

学习,相伴习练。时常训练自已,也是指每一次习练诗文。

今日下午,学习张志和的《渔歌子》。学习中,查阅网络,还有那些有关联的知识,读一读。悟一悟,还要有学习,观察笔记。把自己心里的思维,领悟记录下来。

在学习中,兜中有手机还不行,还要有笔记本留在身边,什么时候,想记两句就记两句。记录的内容,也是写诗文,写小说的基础。

河畔老翁的行动,一般平稳地前行,行诗文力求语言明白如画,朴朴实实。都需要在社区的每一蔷薇丛细细观察,想了解蔷薇雨水雨后的情形。看了一遍,又一遍,细看枝枝上挂了许多水珠,真是满树蔷薇珠,蔷薇朵绽放!

南乡子.雨水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