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在不让我监国,将来我如何有经验.....”
“住口。”
萧皇后被口出狂言的杨暕吓到了,连忙大声的呵斥了他一声,打乱他的话。
萧皇后左右看了看,确定宫殿中除了他们母子二人,再无其他人后,这才伸出手,手指颤抖的指向杨暕。
“暕儿,这些年母后教了你那么多,你是什么都没听进去是吗?”
“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你怎可挂在嘴边,”
“你父皇他可不是一个心软的人,你的话要是传到他耳中,你这条命还要不要了?”
见萧皇后反应这么大,杨暕无奈,“母后,这宫殿中,就只有我们母子二人。”
“咱们母子二人关起门来说的话,如何能传到父皇耳中。 ”
“而且,儿臣说的也是实话。”
“父皇的皇位,除了给我,他还能给谁?”
“总不能是杨杲那个牙都没长齐的小子吧?”
萧皇后瘫坐在椅子上,只觉得心力交瘁。
陛下英明,她也不算苯,可她怎就生出了这么一个儿子呢?
要是昭儿还在就好了,可惜........,天妒英才。
半晌,萧皇后深叹了口气,无力的道:“既然你父皇宠着护国公主,那你又何必与她闹得不愉快呢?”
“你父皇想看到的,是你们二人和睦相处,你和护国公主闹僵,只会惹得你父皇对你的印象更差。”
“你介怀护国公主监国,可你也不想象,你前几年到底做了多少蠢事?”
“你但凡有护国公主一半的能力,你父皇今日都不会给你冷脸。”
听萧皇后提到他前些年做的蠢事,杨暕表情有些不自然,“那还不是姑母做事不周全。”
“既是送给父皇的女人,干嘛又送我,这不是存了心离间我和父皇的关系吗?”
萧皇后无奈的摇头,看向杨暕的眼眸中藏着极深的担忧色。
“如今你父皇回来了,你好好表现吧,莫要再做出什么荒唐事来了。”
杨暕哦了一声,并不把萧皇后的话放在心上。
在他看来,他压根就没做错什么,都是他父皇鸡蛋里挑骨头,觉得他做什么都是错的。
“母后,杨胜月年纪也不小了,你赶紧给她找个好人家让她嫁了得了。”
“免得她整天拿着鸡毛当令箭,总觉得自己监国就了不起,连我都不放在眼里。”
萧皇后摇了摇头,脸上的表情有些苦涩,
“护国公主及竿的时候,你父皇就传信来,说护国公主的婚事,本宫不用插手。”
听到萧皇后这么说,杨暕气得跳脚,“父皇这是什么意思,他是信不过母后你吗?”
“母后你是皇后,是父皇的结发妻子,父皇怎能如此。”
萧皇后掩下眼中的落寞,摇头道:“我也不知你父皇这是什么意思。”
“但你父皇的话,我哪敢不从。”
听萧皇后这么说,杨暕眼皮微微跳了一下,心中生出了一股不好的预感。
他看向萧皇后,脸色不好的道:“母后,我府中还有事,我先回去了。”
说完,不等萧皇后答应,他便急匆匆的离开了。
此时的杨暕,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父皇之所以让杨胜月监国,是想立他大哥的儿子为太孙。
他大哥留下的的那几个孩子还小,父皇之所以让杨胜月监国,不就是想让她先管着大隋吗?
等大哥的孩子长大了,父皇肯定会下诏.........
杨暕脸色惨白的回了齐王府,当晚就召来了他的幕僚,和幕僚彻夜长谈至天明。
—
嬴政回来后,第二日就人被拉去祭祀了。
因为这次祭祀,目的是感谢苍天让大隋这一年风调雨顺,让粮食得到丰收。
所有司农局的人,全部都来到了祭祀现场。
李世民在司农局的一众青年才俊中,显得并不突出。
因为他的皮肤,既不是最黑的,也不是最白的,所以一眼看过去,想注意到他都难。
祭祀后,按例,嬴政该封赏司农局的一众官员。
之玉早就让人把封赏的内容送去给嬴政,嬴政只需按照圣旨上的内容念一遍,表示对司农局的看重就好。
只是让人意外的是,嬴政并没有急着念出圣旨中的内容,而是把目光放到了之玉身上。
“吾儿上前。”
见嬴政不按商量好的来,祭台下的之玉一脸懵,老祖宗这是要做什么?
心中虽疑惑,但之玉还是提起裙摆,在杨暕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中走向台阶,一步一步往祭台上而去。
看着正在上台阶的红色身影,嬴政眼神闪过一丝恍惚。
当年送秦军攻楚时,他也曾把玉儿叫上祭台,向秦军介绍他们的大公主.......
那时,他心想,若扶苏实在烂泥扶不上墙,那他把江山交给自己的女儿又何妨?总好过让大秦二世而亡。
社稷大业不能守旧,想要江山永存,就不能把目光只放在男子身上。
“儿臣,拜见父皇。”
之玉踏上最后一步阶梯后,双手作揖,对嬴政恭敬行了一礼。
嬴政看了一眼作揖的之玉,缓缓说了一字:“跪。”
随着嬴政话音落下,之玉掀袍,听话的跪了下来。
嬴政慈爱的看着之玉,目光中满是欣慰。
“吾女胜月,文武兼备,心怀百姓,监国有功,故...册为镇国公主。”
说罢,嬴政招手,让一旁的太监把册封之玉的圣旨拿过来。
之玉双手抬起,接过了明黄色的圣旨,“儿臣,多谢父皇。”
祭台下,杨暕看之玉的眼神,仿佛要喷火了一般。
父皇到底怎么想的,封杨胜月做护国公主还不够吗?还封什么镇国公主。
又是护国又是镇国的,父皇的心,还真是偏...........
他的封号,还是早些年父皇随口封的,比起杨胜月带国字的封号,他的齐字怎么看都有些黯然。
一个公主,拿那么好的封号做什么?
祭台之上,嬴政一身黑色龙袍,目光雄浑的看向祭台下的文武百官,
“镇国公主监国期间,大隋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朕在江南,时常听到百姓夸赞公主,想来.........,我大隋百姓,对公主监国很是满意。”
“所以朕决定,从今往后,大隋内政,一律由镇国公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