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新的财源(1 / 1)

李勇军在千户所安排了接风晚宴,刘义平、刘天佑、刘海波、许师傅、刘铁军均换了便服以客商的身份参加,刘家在崂山卫以后明面上的身份是祖籍辽东的富商,因不忍辽东汉民被屠杀,大发善心在崂山卫占据部分盐碱地建了难民庇护所。李勇军安排了几位有兵的百户、管家裴永仁作陪,李勇军父子、刘义平父子、刘海波、裴永仁一桌,刘海波、许师傅、几位百户一桌,刘义平、裴永仁多年前就认识,如今再次相见也是感慨万分,所以坐在了一起,李勇军对几位百户早有交代,所以整个晚宴气氛很好,几位百户均承诺积极配合刘家的善举。

第二天一早刘义平便乘船回釜山了,赵志刚并没有一起离开,因为昨晚刘海波跟赵志刚俩人看对眼了,最终决定赵志刚等下一批难民来的时候再去釜山。刘天佑、刘海波、陆磊都留下来了,初期会有很多事情要协调。

关于有一些辽东难民滞留崂山卫的问题,李勇军在陆磊的授意下已经提前向即墨县寻求帮助了,其结果也没出意外,即墨县要求崂山卫自己解决,只是让司农支持了部分农具便了结了所谓的难民问题,这一点正合刘天佑之意。

纠结于难民营的称呼,刘天佑决定统一称他们进驻崂山卫的地方为青岛镇,许师傅为青岛镇第一任镇长,由于目前的特殊情况,所有的辽东难民全部军事化管理,吃、住、上工全部统一管理。当天便对难民宣布了这个政策,也承诺如果以后对盐碱地、崂山的开发能够达到收支平衡的话,将会还他们自由,给他们发放工钱。其实绝大部分难民并不在乎以后了,逃难至此他们首要的希望是活下来,而刘天佑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而且极大程度上给予了他们尊严,所以目前都比较顺从。

开始的一些天是及其忙碌的,他带了一整个团队过来,要组织各种工作对接。商行派了代表过来,要考察崂山卫的资源,有没有商机,这个是重中之重,涉及到能养活多少难民的问题,这个与裴永仁进行对接,裴永仁已经快六十岁了,不少工作由他儿子裴军进行;崂山内的桑树种植、蚕养殖情况需要考察,与一个崂山位置的屯田百户对接;崂山历年的气候,山内的实际适合栽种茶树的位置需要考察、规划,尽管江浙的茶农师傅还没请过来,刘天佑也不打算等,先上一部分再说;码头选址、建造,他已经从釜山码头请来了几位大师傅,急需开工;永久军事营房的建造;难民标准住宅的建造、规划;建筑材料需要大量开山取石、伐木,这些需要当地百户支持;营地内的卫生、消毒;因季节问题,选定的中药材种子、幼苗需及时种植,等等事物,尽管有“许镇长”的尽心帮忙,刘天佑还是忙的焦头烂额。

在刘天佑忙活的时候,刘海波、刘铁军也没闲着,跟着赵志刚查探整个崂山卫周边的情况,官府驻军、当地豪族、一些黑色交易场所等等,刘海波巨细无遗的全部打探清楚,并绘制了军用地图,在打探的过程中,他们很不在乎的在胶州地界上蒙面抢劫了一伙专门缉查私盐的盐丁,因为赵志刚说这些盐丁大部分都是地痞流氓。赵志刚对刘海波这种“无法无天”却又“极为小心”的行事风格大加赞赏,有些事他早就想干了,奈何他父亲明令禁止他做任何出格的事情。

刘海波深知刘天佑现在无比的缺钱,养难民需要钱、养难民其实就是为了养军队,他拉着赵志刚这位地头蛇打探崂山卫周边的情况,除了绘制军事地图外也是想看看这里有没有他能赚的钱,可他发现崂山周边并没有土匪,他们贸然伪装土匪抢劫的话,可能会暴露自己。

刘海波实在想不到除了伪装土匪抢劫富户以外赚钱的门路,便回来跟刘天佑商议。刘天佑看看了他绘制的地图,便问:“你们在胶州湾就抢了些盐丁么?那搞清楚这周边私盐商贩的据点了么?还有他们走私的商路打探到了么?”

刘海波一愣:“倒是打探到几个私盐盐场,贩卖私盐的据点并未查到,据赵志刚说在胶州内有一个大的私盐集散点,说是收崂山卫私盐的官盐盐场都卖到那边去。”

“那就查啊,不要动那些小鱼小虾,搞得风声鹤唳的,你还怎么捞大鱼,查清楚这个据点,最好能查出他们走私的商路,评估个这个据点的实力,然后调集力量来个一锅端岂不更好?私盐贩卖确实是条赚钱的路子,只是我们现在没有商路,需等我哥刘仁的消息,如果他能凭现有的商路开拓出私盐的销路的话,我们再动手不迟,反正崂山卫海岸线这么长,晒盐容易。”刘天佑说道。

刘天佑除了整体协调青岛镇的建设、开发,还经常跟李勇军保持沟通,因为他看上了一样东西,千户所的邸报,刘天佑还请李勇军想办法弄到了即墨县县府的邸报,刘天佑发现明朝的邸报上重要信息还是蛮全的,也比他们获得的情报渠道更便捷,比如陕西那边今年已经开始闹旱灾的信息已经出现在邸报上了。及时、准确的情报就是金钱,刘天佑获知后第一时间派人通知刘仁,让他收购粮食。

1625年九月初,刘家船队运来了新一批两百余难民,并带来了新的消息,最近辽东那边努尔哈赤对汉人的屠刀越举越频繁,逃难的人越来越多。隔了几天刘仁亲自带着一些桑农、茶农、新收集到的种子,来到了崂山卫,这次是停在新建的码头位置了,虽没完工,但可以停靠了,小青岛那边是个窄口,经常有大的船队靠岸的话容易被人盯上。

见这个月份下刘仁带来了桑农、茶农,刘天佑有些不解,刘仁解释道:“这些人不是请过来的,是买来的。”

刘天佑一愣:“这还能买?人口买卖犯法的吧?他们算是技术工种了,买了多少钱?买来的人能真心实意的给我们育种、培育茶树么?”

“我操办商行的这几年,最大的感悟就是在那些奸商眼里就没什么不能买卖的!买卖人口自然是犯法的,可都没苦主追究了,哪个官府会管?3个桑农都是三十多岁的妇女,一位20两,每位都附带了孩子;4位茶农一位30两,俩是囚犯,还有俩是一对夫妻带孩子;技术能力我找人试过了,应该没问题。人我给你弄来了,怎么让他们安心干活就是你的事了。”刘仁说道。

刘天佑也是经验丰富人士,没有再追问这些人的细节,叹了口气说道:“江浙那边算是明朝的富裕区域了吧,官府都这么不在乎民众死活了么?人员使用没什么难的,无非就是一手利刃、一手糖呗。对了,私盐的事情有眉目么?”

刘仁是知道私盐的重要性的,这甚至关乎到接受难民计划的成败,他说道:“我打听过了,跟我们做生意的那些商家到不介意买私盐,也不害怕,因为虽然盐被官府、权贵们垄断了,但不是个人垄断的,中间有很多空子可钻,所以只要有低价的渠道能拿到私盐,他们就敢收,南京那边的零售商户拿到盐的正常价格是一两半一担,据说周边的地方也差不多,这个一两半的价格应该是那些权贵们议定的。”

“崂山卫这边自己晒的私盐卖到官盐盐场是2钱半到3钱一担的价格,他们一倒手就能翻四、五倍,真是他娘的暴利啊!你刚所说的低价要低到什么程度,他们才收?”刘天佑问。

“八钱一担,送到我们正常交接货物的交易点,他们以为我要贩卖朝鲜的盐给他们,量方面到是夸了海口,说我们送多少他们就能收多少,他们要么倒手卖要么自己消化,这些大商家每家都要好几百的工人吃饭。”刘仁道。

私盐倒卖的事情两人商议后就准备执行了,先收崂山卫自己晒的盐,试试南京那边的商家是否真的敢吃进。刘仁并未在崂山久留,正事谈完就离开了。刘天佑直接找到李勇军提出按3钱一担的价格收购崂山卫内自己晒的盐,李勇军有过刘家要参与私盐买卖的准备,并准备在刘天佑提出来的时候劝他不要参与,明朝的盐路水太深,容易惹祸上身。但没想到刘天佑直接承诺他私盐全部走海外商路,不会走内陆的商路,李勇军才发现刘义平那边的能力再次超出了他的预期!

私盐的买卖在测试了两次后开始走上正途,南京那些商家也并没能做到有多少买多少的承诺,大致的买盐能力在3万担一年左右,不过这也给刘天佑带来了一笔收入,在此支撑下,辽东难民源源不断的运到崂山卫,到1625年底,崂山卫已经安置了1500多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