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只能给他擦屁股,一点一点地重新建立起来。
等纸币在民间建立起足够的信誉,逐步用纸币取代金、银、铜。
那时候只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黄金或者是白银,当做压舱石,就无()
需一比一的比例去储备了。
张国维松了一口气。
要是跟成祖那样无节制的印钞,无异于强盗一样掠夺百姓。
如果真是那样,银行的作用再大再多,也没有办的必要。
有相应的储备银,随时可以兑换,这就有了足够的保证。
范景文接着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据我所知,前宋的交子,不仅设计复杂而又讲究的图案,当中还留有暗记,并且还需要亲笔押字,让他人难以伪造。”
“交子,面对的是大宗交易的商贾,因此他们很容易就能辨别真伪,无从伪造。”
“而银行发行的银券,面对的是天下百姓,大多数百姓连字都不识,又如何能辨别真伪?”
“一旦假钞泛滥,不光苦了百姓,银行最终也难以开办下去。”
范景文提出的这个问题,可不是杞人忧天。
从秦朝的半两钱开始,假币的问题就从来没有断绝过。
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曾一次赦免十几万名制造假币的犯人,可见假币这一行猖獗到什么地步。
不光是铜钱。
北宋的交子、元朝的交钞以及大明的宝钞都有相应的假币。
为了防伪,这些纸币都采用专门的纸张、印鉴,以及复杂的图文设计。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制假者依旧大行其道。
大明洪武时期,江苏句容有一个名叫杨馒头的人。
这是个猛人,他组织造假团伙,让银匠负责制版,然后在生产纸马的人家进行印刷。
用这种方法伪造出的大明宝钞,可以以假乱真。
到如今,由于铜钱铸量不足,宝钞彻底崩溃,白银逐渐成为通用货币。
以为这样就没假币了?
那你就大错而特错了!
银子成了主要流通货币,随之而来的就是“伪银”横行。
伪银种类之多,造假手段之高超,令人眼花缭,叹为观止……这种造假的手段,从古至今都有,可不是后世的专利,不得不说九州人的智慧。
利用伪银购买商品或实行诈骗的案件,在明清时期屡屡发生。
以至市面上出现了不少教人分辨白银成色、识别伪银的专著,如冯琢珩的《辨银谱、宁寿堂的《银谱等。
连银子都能作假,甚至是《清明上河图都能伪造出让名家打眼的赝品,况且是纸做的银券?
防伪手段不到位,光是造假就能把银行给造垮。
如今的防伪手段倒是不少,然而要是把银券搞的太复杂,老百姓根本就没办法辨别,又如何能够在民间流通?
这是根本无法克服的大难题。
“这个……倒也简单。”
云逍笑了笑,智珠在握,胸有成竹。
不好意思,又该贫道装……人前显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