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尚赞许了贾诩的忠诚,并且采纳了贾诩的意见,让辛毗去劝(杀)辛评!
接下来要讨论的是许攸的问题了。
田丰和逄纪这次出乎意料的意见统一,他建议杀掉许攸,毫不手软,而且不但要把许攸杀掉,还要夷灭其族!
贾诩和陈登,基本也是附和这个意见,毕竟许攸反叛,而且参与袁谭弑父之事,后来又做了袁谭的谋士,为他出谋划策很多事宜。
可以说杀许攸有一万个理由,看上去似乎许攸的生死根本不必商讨,而是应该讨论如何杀才好。
但是袁尚却迟迟没有做决定,因为很多事情,袁尚从齐夫人那里知晓,许攸和齐夫人其实是维护过自己的,而且还给自己留了一封他二人用两枚大印盖章过的诏书。
当初齐夫人用这封诏书,在袁尚处留下一条命。
那这封诏书是否也该留许攸一条命?
此外,以袁尚的感觉,许攸并没有为袁谭尽心尽力的出谋划策,不然很多事情可能发展的没有那么顺利!毕竟之前许攸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但是似乎许攸并没有帮助袁谭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而且最说明许攸放水的一点是,许攸并没有在袁谭阵营时去死咬田丰!
袁尚始终有种感觉,许攸是识破田丰和并州军团是去做卧底的,但是他没有提醒袁谭,假装没有发觉!
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么许攸就算是大放水了,甚至是保全了袁尚的胜利。
不然以许攸和田丰的旧怨,许攸若是真的心在袁谭那边,于公于私,许攸必然能找出田丰和并州军团的破绽!
然而,许攸很玩味的保持了缄默,虽然后来和田丰也有很多的争吵,但是始终没有去彻查过田丰和并州军团的老底。
这些事情,只怕谋士们都不知道,只有袁尚一人知晓,何况之前还有许攸之子,许仪来回穿插,并且暗地里为袁尚大军重回邺城也做了一些事情。
所以袁尚是想给许攸一个机会的,不过好像许攸之过错难以堵住悠悠众口,就连几位谋士都一致认为许攸当死。
贾诩见袁尚的脸色阴晴不定,以袁尚之杀伐果断,不该有此状态,于是猜到袁尚可能是想留许攸一命,甚至再次启用许攸。
贾诩既然猜对了主公的心思,自然要替袁尚缓和一下当下的局势。
于是,贾诩给了袁尚一个台阶,他说道:“主公乃是重情重义之人。同许攸也有主臣之谊,既然如此,主公何不在许攸死之前,前去看看他?想必他也是十分悔恨背叛主公,想对您忏悔!”
于是袁尚默许了要处死许攸,但是并未定期,见过之后再定。
最后讨论的则是郭嘉了!
这条大鱼是袁尚始料未及能捕捉到的!
作为穿越之人,袁尚自然晓得郭嘉的分量,何况这次邺城之战的斗智斗勇,郭嘉也体现了他巨大的价值!
郭嘉配得上“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
后来在曹军留守营寨的士兵投降后,袁尚了解到,在十五日夜交战当晚,后来郭嘉曾经给曹操传信过,郭嘉完全是凭着鬼才的头脑,在完全没有任何信息和佐证的情况下,猜到袁尚恐怕是去西凉向马超借兵了!而当夜袁尚敢来劫营,就是与西凉军约定了十五日夜的作战计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要说司马懿是在邺城之中,看到袁尚的邸报和军报,能推导出西凉军来支援。那郭嘉则是在完全没有这些的支持下,进行了一次准确的推测。只是可惜,郭嘉勘破这一层阴谋,也是耗费了几日的时间!直到十五日夜交战之后,才灵光一现,把前后的袁尚做的一切不合理的事情捋成一条线,得出了结论!
多亏袁尚做到了绝对的保密,只有逄纪和周仓去的二人知道,其他人,就连贾诩都不知晓。
若是有半点风传出去,被曹营知晓,经过郭嘉这鬼才的大脑一分析,十有八九要提前勘破计谋!
后来,袁尚还了解到,郭嘉在曹操和自己鏖战之初,还曾劝曹操及早撤军。知道这一点后,袁尚不免后怕,惊出了一身冷汗!同时也为郭嘉的这妖孽般的智慧所折服!
若是曹操真的听从了郭嘉的建议,利用袁谭消耗自己,之后自己按兵不动壮大力量,袁尚便陷入战争泥潭,加上十分有限的辖地,很难有效发展,如此一来不出两年,袁尚必败!
多亏曹操因为夏侯渊和曹洪之死而起了决战之心,更因为夏侯惇之死而起了复仇之心,因此并没有听从郭嘉的建议。不然袁尚则面临一个温水煮青蛙的慢死局。
所以说,历史的发展还是有极大偶然性的。
面对郭嘉,田丰和逄纪也是出人意料的意见统一,建议袁尚招募此人为幕僚,但若他不从,必杀之!如此鬼才要么为我所用,要么就把他毁掉!绝不能再把这等人物放给任何一个诸侯!
贾诩则持不同意见,他认为郭嘉有旧疾重患,即便放回到曹操处也活不了多久。况且当下曹操已经被打残,实力大损,即便有鬼才辅佐,也无法改变曹操将来的颓势!
邺城一战已经定下了袁强曹弱的基调!
陈登则附和贾诩的建议,认为既然郭嘉是半条命之人,寿命不过一两年,何不用他换回被囚禁在许昌的荀谌?
四位谋士给出建议后,袁尚要做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