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上一世剧情的发展,大舅家的老大由于成绩优异,会被京城的一家国营工厂相中。
他们学校一同过来的,就有这名居住在申城“下只角”,曾经租界小弄堂里的土著居民,他未来的老婆。
苟小宝晃了晃头觉得自己今天有些太过于操心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只要自己觉得舒服,那就和外人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也就从这天开始,苟小宝觉得自己的心思通透了许多,也不再执着于某些事情了。
苟小宝对于自己的童年,能够回忆起的趣事并不多。
虽然苟小宝是自己家里的独苗,但是他的那些小伙伴却不是。
让人不解的是和他同龄的那些人,每一家的孩子都很多,唯独苟小宝却成了另类,由此他也没为了吃饱饭而发愁。
他的记忆里那些所谓儿时的玩伴,能够真正和他玩耍的人并不多。
他去找人家玩的时候,这些人不是在割猪草,捡柴火要么就是在喂鸡、喂鸭收拾着猪圈。
稍微大了一点以后,就要照看弟弟妹妹,为他们做饭洗衣服,因为那时候的父母,都有工作在身,是要养家糊口的。
上辈子苟小宝回来祭奠自己父母的时候,还打趣曾经几名儿时玩伴说:“我打懂事的时候就发现你们几个,特别愿意围着锅台转,招呼你们几个出去玩儿,你们也不去。”
这些人看苟小宝的眼神,就像看二傻子一般,最后有人跟他说:“你爸活的时候是酒厂的小领导,你家还就你这么一个孩子,你根本小的时候就没受过穷。”
“我们小的时候也不想干活,也想出去玩儿。我们也不愿意守着锅台,可是我们那时候太饿了,只能期盼着早一点吃饭。”
这些话如果放在现在来说,也只有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才能够理解。
那些曾经挨过饿的人,已经把吃饭当做了头等大事,对于饥饿的恐惧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骨子里。
也是他们这些人,对于那些浪费食物的人会感到深恶痛绝,曾经苟小宝看过一篇文章上说,他们这个年代出生的人对于食物有着一种偏执,甚至于有一种病态的攫取欲。
对于自己不完整的童年,苟小宝是有遗憾的。
所以他决定要给自己的儿女创造一个完整的童年时代,这个并不需要写什么计划,也不需要什么论证,只要儿女们喜欢就好。
于是在之后的日子里,车站附近的人们发现了一个不太着调的父亲,早晨会用自行车推着两个小豆丁,后座驮着一个小女孩,然后前往河边去钓鱼。
鱼竿也是那种十分简陋的,那是苟小宝在自己家的竹扫帚上抽下来的小竹竿,用家里缝被子的细线当鱼线,再用废牙膏皮卷成卷当做铅坠,挂上两个小毛钩,就可以钓鱼了。
令这些人不解的是,只要苟小宝去钓鱼,每一次居然都能钓到不少的鱼。
最初的时候还只是他们爷仨,慢慢的他们的队伍变大了,附近那些和妞妞年龄相仿的小孩,也加入了进来。
要安安心心的钓鱼已经不可能了,反正天气已经渐渐的热了,苟小宝找来了铁丝、小网兜,小木棍之类的,做了好多捞鱼捞虾的小网兜。
然后把这些孩子带到了只有十多公分水深的小溪旁,带着这些孩子摸鱼、捞虾,用旁边的小石头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