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在得知太女去世的消息后,一天一夜未曾合眼,也不曾说话。淮王跪在陛下身前,抱住陛下的膝盖,叫了一声“父皇”,于是父子二人相顾对泣,在场的宫人无不落泪。
传说陛下曾经下过一道密诏,要寿昌公主借进京为长姐出殡的机会入宫,然而传诏人被淮王捉了个正着,传诏人毁去诏书后出逃,只将口信带给了寿昌公主,因此才发生了众所周知的凤阙之变:
九月廿三,寿昌公主带兵北上,将军队驻扎在长安城外,独自进京,在凤阙外求见陛下,然而一直没能见到陛下,竟然等来了淮王,淮王传陛下口令:寿昌公主无故带兵北上,陛下大怒,要公主立刻返回封地,往后不得入京——寿昌公主甚至没能参加长姐的丧礼。
朝中将寿安皇太女谥号定为“孝仁”,慈惠爱亲曰“孝”,爱民好与曰“仁”,自前朝以来,诸王与太子的谥号只用单字,太女的复字谥号隐含了朝臣和陛下无限的哀思。
太女归葬成陵后,淮王被封为太子,陛下退居深宫,不再问政。
陛下是一代明主,却也是一个浑身伤病、痛失爱子的老人。早年在战场上留下的伤痕,借着光阴的威力不断侵蚀陛下的身体,肉身的疼痛或许可以忍受,手足相残的往事却时时折磨着陛下的内心,而那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锥心之痛实实在在让他察觉到了自己的衰老。
手足相残是陛下的心病。血胤残杀向来不是好事,南沈一朝在陛下的手中灭亡,却早在南沈废帝、伪帝兄弟相杀时就耗尽了气数:
许朝建朝时,南沈正值沈明帝当朝,那时国力尚强。沈明帝共有十四子,其中六子早亡。南沈颐康二十一年,太子弑父自立,史称废帝。八个月后,被迫起兵的废帝三弟河东王转守为攻攻入建业,杀死谋逆的兄长,登基称帝,在三年后杀尽了自己剩下的兄弟——沈明帝的六位皇子都死在亲兄弟手中,死状凄惨,众皇子之子亦难逃一死,刳解脔割,婴孩不免。
南沈的武将以军功进阶,大多出身寒素,被高门视为寒伧贫贱之人,在南沈朝中备受奚落,南朝颐康之乱后,渐渐对朝廷冷了心,在大许大兵压境时,虽有血战至死者,大多数都主动献降,归顺了许朝。
南沈皇室弑父杀兄,亲自斩断国运,而陛下也犯下过手足相残的过错。随着年月的无情流逝,这过错反而变得更加清晰,一刻不停、变本加厉折磨着陛下的内心——
陛下曾在登基之后,逼死了自己的亲弟弟寿王。太后那时已在病中,得知消息后,不肯再吃药,三天之后,在兴庆宫离开了人世。太极宫变得过于寂寞与空旷,陛下将淮王立为太子前一夜,唤宫人搀扶着自己去了兴庆宫,在宫外站了许久,只对淮王说了一句:“朕老了,你不要为难你的兄弟姐妹。”
陛下与太后的母子情谊并不深厚,那时,站在兴庆宫外,却无比清晰地体会到了母亲当年的痛苦。国运动荡,长子已经先于自己病逝,又忽然得知最爱的幼子去世,并且是被另一个儿子逼着去死,这滋味,想必比他得知太女去世还要痛苦百倍,令人不敢细想、不忍细想。
陛下有时候会梦见寿王,他的弟弟浑身是血,叫他“皇兄”,他在梦里看着弟弟,觉得他死得或许有些可怜……他或许不该那么早就死。陛下本来可以留寿王一命,然而,他姑母的命——也是寿王姑母的命——寿王何曾留下呢?陛下是由姑母长徽长公主抚养长大的。长徽长公主下嫁于前骠骑大将军的儿子,高宗病重时,陛下正在征讨蜀州,骠骑大将军与寿王图谋反叛,反叛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死了长徽长公主。长徽长公主离世,陛下痛心疾首,于是登基后立下两条规矩——他的女儿不会下嫁,夫家必须入赘;往后,许朝的皇女可以掌兵开府。
第五家是本朝武家高门,长徽长公主的母亲就出自第五家。按辈分来算,长徽长公主是第五内相的姑祖母。第五内相掌管起草书写陛下的诏书,可以出入宫禁,如果传言中那道要寿昌公主入京面圣的密诏真的存在,极有可能就是由第五内相带出宫的。
凤阙之变发生二十六天后,长安下了一场秋雨,不知为何,在霏霏雨水中,第五内相的宅邸失了火,内相就死在了这场祝融之灾中,被发现时只剩下了焦骨——除非自焚,很少有人能烧成这样。
第五家的衰落从此开始。
四年后,第五内相的长弟太仆卿第五璋被人一剑刺穿心脏,同样死在了宅邸中。据说,第五太仆卿死于“一心归命”这一剑招,死前没有发出任何声音,面色安详。“一心归命”与“袍休罗兰”是阐提剑术的两大慈悲杀招,皆有“此招既出,唯见悲怜”之称——二招一为刺心之招、一为断头之招,出招必须极快,使出之后,被杀者毫无痛感,已经魂归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