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代天行罚(下)(1 / 2)

第一题结束了。

方长生的视线切换到新的两个平台上。

两个平台,还是各一人。

但此次左边是个耄耋之年的老人,右边是个襁褓中的婴儿。

第一题的选择方长生还信心满满,如果都是这种选择,完全根据是非功过就能做出选择。

但看到第二题,方长生整个人都不好了。

婴儿不会犯错,他的人生是最干净的。

而老人......

方长生发现老人眼睛都已经看不清了,她拄着拐杖朝着婴儿哭泣的地方走去。

“是谁家的孩子?孩子饿了,该喂他喝奶了哟!”

“不要过去!你会掉下去的!”

方长生出言提醒道。

“是谁啊?怎么好像哪里都有你的声音?”

“我是这里的神。”

“神?”

老人停在原地“这是真的吗?你真的是神吗?”

“没错。”

老人虽然看不清,但听力还是非常敏锐,她发现‘神’的声音来自于每个方向,或许这世上只有神能做到这点。

老人颤颤巍巍的跪倒在地,双手高举,仿佛在拥抱着天空。

“老身终于等到了!别人都说老身傻,一辈子吃斋念‘神’,坚持行善,耗尽了家财。临老了鳏寡一人,举目无亲。别人笑我,好心没好报,白费心思,但他们不明白。

老身知道人来世上一场就是一场历练,善有善报,老身一生所行善事,终将有所回报。

神明,你终于来接老身了!无忧无灾的极乐彼岸是真的存在!

神明......这娃娃是我的转世身?是男娃还是女娃?

哭得这么有力气,一定是个男娃!男娃好啊!好啊!”

这道题故意恶心人是吧?

这该怎么选?

老人一生行善,她的信仰过于坚定,相信着行善积德,死后上极乐彼岸这种迷信的说法。

老人因为有着坚定的信仰,她不为这一世而活,而是将这一世当作历练,相信人有来世。

虽然她的行善有目的性,甚至可以说是功利性。

但可以因为这种‘善’的不纯粹而否认了‘善’吗?

圣人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圣人。

真要考究起每个人的真实想法,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不纯粹’。

就像好人做好事,虽然大部分人都会说不求回报,但这个‘回报’指的只是物质上的回报。

但内心必然也是希望获得正向反馈的。

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口头上的感谢,一个微笑,别人对‘你是一个好人’的认证。

如果做好事没有得到任何反馈甚至是负向的反馈,做好事得不到‘好处’,那世上就不会有好人。

如果你做好事挨骂,甚至被惩罚,谁还会继续做好事呢?

那么可以因为好人做好事,图‘回报’,而否定了做好事的人吗?

如果不能。

那么对老人有‘目的’的行善也不能加以否定。

站在天道的角度应该怎么选?

老人眼睛瞎了,年纪也大了,剩下没几天可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