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1 / 1)

向经纶又咳嗽了起来,但仍倚坐在罗汉床上一动不动,面色镇定自若。正此时,圆月门外帘子一动,一个婢子端着药走进来,道:“教主,该喝药了。”

她话音未落,大俱明王忽然发出一声惨叫。

众人目光本正被这忽然进门的侍女吸引,心中同时一惊,目光一转,却见韩康一手沾血而立,他身畔的大俱明王仰面倒在圈椅上,观之头骨尽裂、红白淋漓,已被韩康一掌拍死了。

明教这一百年间,从未发生过教内法王死于内讧的情形,众人一时间只觉惊心动魄,俱都呆住了,却听韩康冷冷道:“此人心怀不轨,打着做金国走狗的主意,实在死不足惜。今日韩某杀他于此,请诸位兄弟做个见证。”他目光四绕,竟无人敢与他对视。复又转身朝向经纶一拱手,“属下行为不驯,令教主受惊了。”

向经纶淡淡道:“死一狗耳,何惊之有?”他抬头一瞥那婢子,只见她吓得脸色惨白,双手发抖,只还凭本能勉力握住托盘,便道,“将药汤放下,出去罢。”又从床边匣中摸出一张手帕,向韩康一举,“左使擦擦手?”

韩康定定地凝视着他,半晌叹道:“韩某平生杀人无数,早已满手鲜血,又何必再擦?”又道,“韩某与波塞妥思此贼虚与委蛇,不过是权宜之计。我所思所想,不过是坐看宋金两虎相斗,从中坐收渔利,实现我教大业罢了!若要当众讲来,不过是暗中刺杀金宋两国高官将领,使之剑拔弩张,待两方厮打起来,本教何愁不能乘势崛起!”

向经纶沉默片刻,忽而轻声吟道:“为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韩康道:“教主,你本是不世出的英才,奈何太过心慈手软。当此乱世,做个谦谦君子,不过是任人鱼肉罢了。打战固然令天下生灵涂炭,可若能平定江山,自然有百姓的好处。”

他这一番话,又将众人说得动摇起来。在座有些人不过不能容忍他公然反叛罢了,心里却未必不赞成他的主张。若能乘势而起,争做王侯,谁会不愿意?向教主若还能活着,那自然听他命令;若教主将来仙逝,由韩左使带领大伙儿争天下,也没甚么不好。真要先抗金兵,再争江山,这一生只怕也等不到江山改姓那一天了!

向经纶瞧尽众人神色,缓缓道:“我与韩左使有几句机密话要说,你们谁人愿意听的,就坐在这里。不愿意听的,请移步外头少待。”

众人沉默半晌,陆陆续续有人起身,往外头去等着了。留在屋中坐定不动的,除了曾九之外,尽皆是韩康的心腹手下了。

及至此时,向经纶才一手撑额,疲惫道:“这里已经没有外人了。有甚么话,咱们可以敞开说了。”

韩康还没说话,怔忡半晌的辛英忽而回过神来,勃然大怒道:“你怎么能打死了他!?”他一指韩康,两眼泛红,“你……你知不知道,只有他才有那解药!”

韩康不为所动,缓缓道:“我对不起教主,这没甚么好说的。”

辛英张口结舌道:“你……你……你不是这么同我说的!你说不会毒死经纶,我才,我才……”

韩康冷笑一声,叹道:“辛兄,你放心。向大哥在天之灵,不会怪罪于你。若有见怪,都由韩某一力承担。”说罢,抬头朝向经纶深深一望。

向经纶与他四目相视,道:“你若要杀了我,就尽管来罢。”

韩康摇了摇头:“我不会杀你。教主,圣火令现在何处?”

向经纶垂头望了望眼前的药汤,抬手端起药碗,朝地上一泼,口中道:“左使有甚么猜想?”

韩康道:“教主想必近日发觉身中剧毒,自知时日无多,便暗中做了筹谋。事已至此,力敌已成虚妄之谈,不如保存实力,留待后时。晁禅等几位兄弟忽而人间蒸发,想来是教主告知光明顶密道,暗中已下山去了。依我瞧,圣火令若被他们带下山去,再另拿教主手诏一份,到时候指责我得位不正,自光明顶上分裂出去,也是名正言顺。”

向经纶倾耳聆听,点了点头道:“言之有理。那么你怎知,圣火令不是被曾姑娘带走了呢?”

韩康笑道:“她倒是胆大包天,光明正大便下了光明顶去,我竟也没防备。只不过她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我虽未留意她去了何处,但区区数日,只要人还在昆仑周遭,迟早叫我发觉。她小小年龄,纵然有为教主献身之死志,却未必有那个能耐。何况此女生性邪怪,喜怒不定,纵然教主是当世难得的佳公子,短短数月间,也未必能令她舍命相待罢?如此大事,教主不是儿戏之人,必不可能将圣火令交于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