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1 / 1)

“新人辈出,老将仍在,中国的游泳项目正在崛起!”

解说员看向大屏幕,4个人的实时速度都非常可观,没有一个人往下掉。萧行出水后的表现明显比水下要好,郑天赋也是一个慢热型的选手,这两个人都很有后劲儿。毕竟现在才50米,他们还有150米的赛程。

罗锐耳朵里戴着耳机,一边看现场的直播一边听解说员的对话。他心里最知道水里游成了什么样,运动员的状态永远比观众的肉眼快一步,现在大家都在看直线追击,可实际上大萧已经开始进行转身准备了。

萧行确确实实进入了这个流程,他不光有一身发达的肌肉,也有一颗聪明的大脑。现在自己的每一个动作细节都在计划之内,他接下来要调动的神经负责“游近时间”。这次集训他更改了两个地方,一个是提前了出水时间,虽然只提前了三分之一秒。另外一个就是更改了转身的三个细节。

根据自己现在192.15的净身高精算出的转身距离开始上场,从前从距离池壁6米左右就要开始调整呼吸,现在从7米开始。不止是呼吸,还需要动作配合时机,以保证他的身体抵达池壁前的冲量。

6米也就是扑通两下就到了,萧行快速低头,脊椎下压,上半身以髋关节为轴心而弯曲,两只膝盖向胸大肌靠近,以减小转动的惯量,从而提高滚翻转身的最大速度。他的身体团得非常紧,但是也要留出最佳的池壁距离。

要是离太近了,身体就会团身贴在触板上,这其实会增加额外转身的瞬间,而且造成不必要的阻力。游泳的最终目的就是和水阻力对抗,强身健体是主动的一面,减少水阻是被动的一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能够站上最高领奖台的选手当然不会傻练,所有细节都由教练掰开揉碎,烙印在他们的脑海当中。在这番精确的计算和改变下萧行进入了转身的第三个阶段,蹬离!

力量在他的身体里传递,从脚踝到臀部,经过腰背抵达了肩膀。整个过程在他的心里被拆分,在外人看来仍旧是一气呵成,只用1秒。但是这宝贵的时间是萧行争取来的,以前他转身需要1.5秒,现在减掉了0.5。集训的成果被他摘下,他再次出发。

“漂亮!”

“萧行这个转身太漂亮了,是所有选手里用时最短的!”

“这应该就是他的技术调整。现在比赛进入了50到100的阶段,目前还是曹骏领先。”

罗锐的耳机里还在响着解说的对话,眼前是比赛的前半程,但是他忽然如释重负地笑了一下。看来这两个月的封闭集训没有白费,大萧他的技术打磨非常成功,还剩下150米,还剩下两次转身。每一次转身都是他追回的大好阶段。

作者有话说:

别人夸奖大萧:坚韧不拔,肌肉强悍,赛风稳重,巴拉巴拉……

小冬夸奖大萧:好大的一个人!

第182章 耐力怪物

转身的重要性在一场比赛中不言而喻, 越是长距离比赛越是凸显其地位。

姚冬也深知这部分的技巧,但是“知道”和“能不能做到”是两码事。跑步运动员的过弯技巧也很多,但能跑出来的也非常少。科学训练不仅是大强度的练习那么单调, 他们除了运动还要上很多的理论课, 才能触碰到纯粹的“知行合一”。

教练总是说, 要想做到!首先是要先知道!你永远不可能去做你不知道的事!你们把每一个细节都吃透,大脑先知道, 身体才有可能照着办!

“加油!加油啊!”现在姚冬控制不住地大声喊叫,大萧他全部都知道,对理论的理解反应在肢体上。世界上谁也不能骂他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他有“最强大脑”!

加油, 加油啊, 萧纯也带着妈妈来了, 决赛的票好难买,大萧你小子是真的红了。这一点在换票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的弟弟从一个查无此人的状态变成了比赛出票的大tag,换票的人就直接和她说“今天有萧行一场, 很难买”。

行行行,现在你老姐看你的比赛还得自掏腰包呢,萧纯笑得合不拢嘴, 别人都在喊,她一个劲儿在笑。最后笑出了泪水。

第2个50米已经进行到了出水阶段, 场上前几位的名次一直没有什么变化。现在已经转身,刚才还在自己左边视角的对手们全部到了右边的视角里, 萧行在顶破水面的顷刻就看到了他们。有那么半秒钟他甚至分出了神来, 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和精神意志力才能让曹骏屹立不倒?他现在的比赛状态和10年前没有什么差别, 甚至可以说, 他更好了!

如果说彭高洋的强悍是让人想要突破的极限模范, 那曹骏他就是一座山,他总是在那里,等待着后来的人走过去。可一直到走到很近很近才能发觉,这山还是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