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1 / 1)

毕竟能来到费事会试的都是佼佼者,无论如何都会珍惜时间,多检查几遍也是好的,一般会坚持到最后,而沈佑这考试时间才过了大半多一些而已,他就交卷了,这若不是天赋奇才,那就是破罐子破摔了,看着沈佑这张陌生的脸,并不是什么出名的人物,毕竟那出名的像是京城以及江南几个文风鼎盛的大地方的出挑人物都是有些印象的,但沈佑明显不是,一张生面孔,不知道哪个犄角旮旯侥幸得中的。若是那些人还情有可原,但这小人物大家也没当回事,只是摇摇头一笑而过罢了,小人物不足挂齿,大家继续答自己的题。

而沈佑出了考场,就看到如意和小六子已经等着了。张家的几个随从也一直等着,沈佑也没多留,当即上了马车就回去了,然后洗漱一番就歇下了。

在考场三日,可谓是度日如年啊,而张青也第一时间得知了沈佑出考场的时间,他顿时眉头微微皱起,即使很有把握,也该当谨慎起见啊。

不过,张青事务繁忙,也只是心头略过这个想法,过了也就罢了,毕竟事已成定局,而沈佑此次会试是成是败,且看他自己的命罢了,所以张青就丢开不管。

这般会试就落下了帷幕,就等着会试揭榜的时候,方知此次是谁能一飞冲天,又是谁黯然失色。

沈佑在等待揭榜的日子,也不出去瞎逛了,就和张青借了本书在后院带着,看看打发时间。其余有时间的话,他则是又开始写起了话本子。这次写话本子,他却不是再写前世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而是写一些自己的故事。沈佑前世见识广泛,随便写个小故事,自是信手拈来。一来自是为了赚些银钱,毕竟谁也不会嫌钱多,二来自己笔下的故事能够被大众喜爱,也是一种独特的乐趣呢。

沈佑就此呆在太傅府中,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子只做自己事。他不时看些话本、杂记、游记、各地的风土人情、轶事见闻,然后或是写写有感而发,写写读后感,亦或是小故事,日子可谓很是悠哉。

这般到了会试揭榜那天,沈佑就懒得出去看成绩,因为他昨日看的那本游记才看了一半,看接下来的后半段可比去看榜单有意思多了。毕竟成绩如何已成定数,早看晚看都是一样的。先看了也未必能如何,还不如先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他只打发了小六子出去看榜,而他则是继续待在家中看他的游记。

小六子初来乍到京城,而且沈佑吩咐他的时候,时间也不是很早,等他赶到放榜的广场的时候,那里已经是人山人海,把一个榜单包围的水泄不通,他是如何也挤不进去了。他只能急得在外面跳脚,但也无可奈何,毕竟这京城里一个个都是不好惹的,说不定哪个就是什么大官的后辈,所以他也不敢莽撞的使命往前挤,只能在外抓耳挠腮的干着急,就想着等着前面的人看完了,人散去了再说,所以就老老实实的在后面等着了。

这边小六子还没看到结果,那边沈佑这两个字已经出名了。

第72章

这边小六子还没看到榜单, 没将消息传回来,却已经有衙役去张府报喜了。

沈佑此次又拿了会试第一名,得到消息的张青也是大为惊讶,他第一个想法不是去见沈佑, 而是去贡院看了沈佑的卷子, 当即拊掌而叹, 笑得脸上的褶子都舒展开了。

“好!”

他忍不住拍案叫绝, 这果然是沈佑的风格, 素来是快准狠的, 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而不是那些无病呻吟繁花似锦的装饰,这当真是及时雨啊。沈佑这样的人才果然是最闪耀的明珠, 不是任何人可以遮盖得住的。

这边沈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得了会试第一,那边消息已经传得沸沸扬扬的, 差不多整个京城有些权势的人家都知道了。

而当今天子惠帝,本来就关心着这次的春闱。一来春闱本就是大事, 乃是选贤任能的时候。二来, 此次出的压轴题目,本就是他所关心在意的。遂考试一结束, 成绩出来的时候, 就让人将前十名的卷子给送进宫里来。

虽然有关心, 但还没有特别重视。毕竟, 那些学子多是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对于海盗这样的难题, 怕是也拿不出什么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此番, 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看下能不能有些意想不到的法子触发,兴许就能有意外之喜呢。

这边惠帝吩咐下去,让将前十的卷子送进宫来,那边惠帝就接近了户部的几个大臣。

最近户部也是满头包,近两年天公不作美,百姓收获不丰。加之边关各异族蠢蠢欲动,连年战事,消耗巨大。如今国库空虚,相形见绌,若是还没有办法缓解的话,容易出大乱子。只是思来想去,却是没有什么可行的办法。怕是最后没有办法,也只能盘剥百姓,加收苛捐杂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