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1 / 1)

看到淳朴老实憨厚,身上都是劳苦痕迹的乡亲们,沈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他只是一味自己埋头苦干,没有去倾听,去交流。他得安排出时间,听听各方的声音,才知道自己哪里还需要改进的,才能做得更好。

第87章

沈佑在元安县城周边的几个村落郊区都走了一遍, 终于选定了比较合适的一块地方来种植这杂交水稻,自然这些稻田都是有主的,他就找了其主人进行商议。愿意按照当年的稻田正常的出息补偿于人家,那几家人家听到不用出力也能有相应的粮食补偿, 自然是愿意的, 这样他们还省出了时间, 可以进城里打工, 赚一些银钱贴补家用, 这样的好事简直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 无疑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呢。

早就往京城里的, 而他也终于能够去洗洗好。

而且提出这要求的是沈佑,那几家人家自然是再放心不过了, 这可是青天大老爷,素来都是为民伸张正义, 也不过在任才一年就为这番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所以他一开口, 几家人也即放心的就这般将事情说定了, 而沈佑带来的几个庄户也会在这村子里住下,跟进这块稻田。

这件事情定下之后, 沈佑就又开始着手到改良交通的事情上了, 水泥发明出来之后, 他已经铺了一些路, 像是县城里面的街道都铺好了,郊区外也有一些主干的官道也铺了,但还是有很多没有铺。遂沈佑决定好好规范一番, 把能铺的都铺上。以及一些偏僻的地方, 他也打算走访一下, 看看那些深山里是否还有村落,尽量将交通打开,能修路开路,就帮着修路开路,都说要想富先修路,否则交通不便利,很难富裕起来。

沈佑,当初将方子献上去的时候,惠帝自然是让相关的部门负责这件事,但是也不会限制沈佑自己这边制作贩卖赚钱,毕竟是人家研究上来的方子,没得让人自己还不能制作的,那就寒了人心了,以后谁还为他卖命。所以元安县城里也有专门的水泥厂和玻璃厂,也是赚得盆满钵满的。沈佑因此并不缺钱,所以说要改造完善交通,自然是尽心尽力,不用在乎银钱的问题,可以可劲的根据沈佑的心意来造。

沈佑招来了大量的民工,当然是给工钱的,就此开始了对整个云安县以及辖下的各村路进行改造,遂水一条条的水泥路蜿蜒而生,各处山上能开路的也开路,这般花费了小半年的时间,整个元安县更是大不同了,不论去哪里都极为方便。

既然路已经修通了,沈佑遂又进一步决定开始建造码头,修通水路了。

当然这个其间惠帝收到了沈佑的信后,也作了回复,他很欣赏沈佑的这方对百姓的情怀,虽允了他的请求,允许其继续留任元安县县令,让他好好研究杂交水稻,若需要任何帮助,可直接向上递话,他定会与他各种便利。

也是如此,所以沈佑在元安县内大动干戈,到处修路开路,这样大的动静也再没有人敢过来指手划脚或者瞎掺和了,一切都进行的非常顺利。

而这边水水路的修建也很是顺利,各处码头也修了起来。既然水路陆路都修通了,沈佑遂召集了几个人,拿着地图开始要修建客运站,也就是交通中转站。

他决定组建一个官方的车队和船队,进行定点定时的运输,彻底盘活这个交通枢纽,当然他也不会断了其他人的赚钱门路,所以如果以往做运输生意的那些人,若是愿意并入官方的话也是可以的,这般还是大部分的人愿意并入的,以后有了官府做保障,生意也更好做,也算是领了半个铁饭碗,这般各路车站都如火如荼的开始建了起来。

不过一月的功夫就都建好了,因此,百姓要坐车都固定的时间到固定的车站,等着就是了,这极大地方便了各处百姓的生活。

而因为各种赚钱的营生,沈佑不缺钱,所以对车站进行了一半的补贴,所以收费也极为低廉,这番百姓出门可是大大的方便的,因为交通的改善,人流的盘活,各处经济也变得异常活跃起来,到处都是各种集市,夜市。整个元安县一片欣欣向荣,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元安县城的百姓幸福度极高,只觉得日子当真是有奔头,越过越好了。

这般就到了秋季的时候,稻谷丰收的季节,也是杂交水稻验收成果的时候了,这个时候沈佑也极为激动。

在到了秋季的时候,沈佑就开始等着了,等着杂交水稻的丰收,等着验收成果了。

当负责看守杂交水稻的庄户过来禀报说,杂交水稻的那部分田地已经到了收割的时候,沈佑当即大喜,放下手中的事务,立刻带着衙门里的人驱车前往那杂交水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