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胜利!!!!(1 / 2)

在大凌河一带,皇太极施展出围点打援的精妙战术。自八月十六起始,直至九月底,孙承宗先后四次派遣人马前往大凌河解救被困的祖大寿,然而,每次都被皇太极强势击退,且损失极为惨重。

此消息传回朝廷,一众官员皆被吓得不轻。经过一番简单商议,他们最终决定进行议和。这可把崇祯皇帝给气坏了,大明王朝不是向来秉持着不和亲、不赔款、不纳贡的原则么,这官员们这样做难道就是这样体现大明末期官场的气节吗?崇祯自然不能同意议和,他深知若同意了,必定会被后世之人戳脊梁骨。

崇祯将官员们狠狠臭骂一顿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御驾亲征,他要亲自去会一会女真。在大朝会之上,崇祯意气风发,官员们仿佛在他身上看到了一股不破女真终不还的豪迈气势。

而官员们看到崇祯这个样子心里又打起了小九九。大家敷衍地劝说了几句后,便表现得很不情愿地同意了崇祯的决定。

到了第二日,官员们还在商量着用崇祯御驾亲征这件事做点文章的时候,收到了一个令他们震惊的消息。

王承恩带着两千锦衣卫和圣旨前往勇卫营,借着陛下计划御驾亲征的由头,顺利接管了勇卫营。勇卫营中有职级的几乎全部清洗了一个遍。然后由王承恩暂代统领一职,周遇吉则升任勇卫营的副统领。

崇祯其实早就盯上了勇卫营了,这毕竟是整个军营里唯一能够到处调动的军队。这两年来一直让密阁收集情报,所以王承恩此次准备得极为充分。短短半个时辰,就将那些毒瘤全部清理干净,接着开始给将士们发饷。王承恩还告诉他们,以后皇帝会亲自带领他们征战沙场,恢复昔日荣光。

勇卫营的将士们本来就因为上次崇祯亲自上城头的事情对崇祯颇有好感,如今又得了钱财,当即都表示愿意为陛下尽忠。至此,勇卫营算是初步被崇祯掌控了。

当这个消息传到官员们耳中时,他们全都懵了。他们一直有着一个共识,那就是不能再让崇祯掌控兵权,没想到这次崇祯竟然给他们来了个声东击西,直接又将勇卫营的一万两千多人收到了自己手中。此时的他们一个个捶胸顿足,懊悔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崇祯的御驾亲征是个借口,其真正目的是为了这一营兵马。

可是现在一切都晚了,勇卫营那边已经没有其他消息传出了。这个剧本他们再熟悉不过了,当年的皇宫里面、锦衣卫,不都是这样突然就脱离了他们的掌控。

不过官员们现在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这崇祯不是要御驾亲征么?他们还有机会。

这件事除了崇祯受益最大以外,还有另一个幸运儿——周遇吉。当他接到这个圣旨的时候,满心疑惑,自己何时入了皇帝的眼了?自己咋不知道呢?这升得也太快了,简直就是一步登天。看似是副统领的职务,但所有人都知道,王承恩不可能一直待在勇卫营,周遇吉成了唯一的副统领,那不就相当于勇卫营归他指挥了么?这个喜讯也只能由他自己慢慢消化了。

掌控勇卫营以后,崇祯就开始向着户部要钱要粮,装得跟自己真要去御驾亲征一样。官员们虽然都咬牙切齿,但还是答应给准备一批。至于能给多少崇祯也没有在意多少,反正自己又不是真的出征,就是占点便宜而已。

就这样准备了半个多月,户部终于抠抠搜搜地准备好了一批粮食。现在就坐等崇祯出征了。官员们期待的时候,崇祯却变得磨蹭起来。他的说法是勇卫营刚被周遇吉接手,还需要磨合半个月,半个月以后再出征。官员们又被这个操作气得吐血,不过崇祯这不是给了时间了嘛,那就再等半个月,时间一到,一定要把这个皇帝撵出京城。

接下来的几天,官员们都老实了不少,崇祯不由地一阵得意,心中暗道:老子在等着辽东祖大寿逃回锦州的消息,你们在等什么啊?在等着被老子嘲笑?

时间一晃,就来到了十一月中旬,大臣们觉得终于要看到光明的时候,辽东的消息就传回来了。祖大寿诈降,逃回了锦州,大凌河之战结束。

官员们感觉天都塌了,这战争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那他们的小九九不就泡汤了?崇祯不仅从他们手里骗走了勇卫营,还敲诈了那么多的粮草?这让大臣们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准备团结起来,和崇祯好好斗一场。

可惜啊,想法总是美好的,崇祯在收到辽东的消息以后,就说了句“祖大寿真是朕的肱骨”,然后就躲在后宫不再出来,朝会也取消了,也不允许他们去乾清宫找他。

官员们彻底绷不住了,一个个上书要求崇祯将粮草退回,崇祯都没有进行回复,只有王承恩一脸歉意地站出来和他们说为了激励勇卫营的将士们,粮草已经给他们分了。

这个说法明显就是瞎编的,那粮草又不是银子,说分就分完了?明显崇祯这就是要废了这一批粮草啊的借口啊。可他们现在也没有什么更好办法,只能一遍一遍地上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持续了半个月,崇祯还是没有回复,官员们没有办法,又将矛头对准了孙承宗身上,觉得就是他提议修筑大凌河才发生了后面的事情。

本以为这次崇祯也一样不会回复,但让他们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第二天崇祯就批复孙承宗为本次战争的失利负主要责任,革去一切职务,返乡休养。

官员们刚开始还不信,要知道崇祯一直对孙承宗宠爱有加,这次竟然这么痛快就同意了?仔细思索以后,他们明白了崇祯的意思,这是用孙承宗来换勇卫营和那批粮草啊。

官员们也就不再闹了,虽然还是有点亏了,但毕竟这件事会让崇祯名声受损啊,以后那些武将们未必会像以前那样忠心了,毕竟随时都可能被放弃。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用这一点,去腐蚀一下周遇吉。要是能把这人争取过来,那勇卫营名义上由王承恩统领也不是不行。

崇祯看官员们慢慢消停了,不屑地冷笑了起来,心中暗道:等着吧,还真以为自己真能占到便宜?

接下来,让官员们欣慰的事情发生了。这个周遇吉,在接手勇卫营以后明显就飘了起来,整日在京城之中招摇过市。这就给了官员们拉拢的机会。周遇吉也非常上道,收了他们的大笔钱财以后郑重表示,皇帝喜怒无常,他也要给自己找一条后路,日后一定会听内阁和兵部的调遣的。

官员们再次高潮,兜兜转转,只损失了一点粮草和钱粮,就将孙承宗扳倒了,也算是他们和崇祯这几年的交锋中为数不多的胜利了。

而皇宫中的崇祯看着周遇吉派人送来的钱财也是高兴得好几天睡不着觉。好嘛,最后竟然闹了个皆大欢喜。

在大凌河一带,皇太极施展出围点打援的精妙战术。自八月十六起始,直至九月底,孙承宗先后四次派遣人马前往大凌河解救被困的祖大寿,然而,每次都被皇太极强势击退,且损失极为惨重。

此消息传回朝廷,一众官员皆被吓得不轻。经过一番简单商议,他们最终决定进行议和。这可把崇祯皇帝给气坏了,大明王朝不是向来秉持着不和亲、不赔款、不纳贡的原则么,这官员们这样做难道就是这样体现大明末期官场的气节吗?崇祯自然不能同意议和,他深知若同意了,必定会被后世之人戳脊梁骨。

崇祯将官员们狠狠臭骂一顿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御驾亲征,他要亲自去会一会女真。在大朝会之上,崇祯意气风发,官员们仿佛在他身上看到了一股不破女真终不还的豪迈气势。

而官员们看到崇祯这个样子心里又打起了小九九。大家敷衍地劝说了几句后,便表现得很不情愿地同意了崇祯的决定。

到了第二日,官员们还在商量着用崇祯御驾亲征这件事做点文章的时候,收到了一个令他们震惊的消息。

王承恩带着两千锦衣卫和圣旨前往勇卫营,借着陛下计划御驾亲征的由头,顺利接管了勇卫营。勇卫营中有职级的几乎全部清洗了一个遍。然后由王承恩暂代统领一职,周遇吉则升任勇卫营的副统领。

崇祯其实早就盯上了勇卫营了,这毕竟是整个军营里唯一能够到处调动的军队。这两年来一直让密阁收集情报,所以王承恩此次准备得极为充分。短短半个时辰,就将那些毒瘤全部清理干净,接着开始给将士们发饷。王承恩还告诉他们,以后皇帝会亲自带领他们征战沙场,恢复昔日荣光。

勇卫营的将士们本来就因为上次崇祯亲自上城头的事情对崇祯颇有好感,如今又得了钱财,当即都表示愿意为陛下尽忠。至此,勇卫营算是初步被崇祯掌控了。

当这个消息传到官员们耳中时,他们全都懵了。他们一直有着一个共识,那就是不能再让崇祯掌控兵权,没想到这次崇祯竟然给他们来了个声东击西,直接又将勇卫营的一万两千多人收到了自己手中。此时的他们一个个捶胸顿足,懊悔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崇祯的御驾亲征是个借口,其真正目的是为了这一营兵马。

可是现在一切都晚了,勇卫营那边已经没有其他消息传出了。这个剧本他们再熟悉不过了,当年的皇宫里面、锦衣卫,不都是这样突然就脱离了他们的掌控。

不过官员们现在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这崇祯不是要御驾亲征么?他们还有机会。

这件事除了崇祯受益最大以外,还有另一个幸运儿——周遇吉。当他接到这个圣旨的时候,满心疑惑,自己何时入了皇帝的眼了?自己咋不知道呢?这升得也太快了,简直就是一步登天。看似是副统领的职务,但所有人都知道,王承恩不可能一直待在勇卫营,周遇吉成了唯一的副统领,那不就相当于勇卫营归他指挥了么?这个喜讯也只能由他自己慢慢消化了。

掌控勇卫营以后,崇祯就开始向着户部要钱要粮,装得跟自己真要去御驾亲征一样。官员们虽然都咬牙切齿,但还是答应给准备一批。至于能给多少崇祯也没有在意多少,反正自己又不是真的出征,就是占点便宜而已。

就这样准备了半个多月,户部终于抠抠搜搜地准备好了一批粮食。现在就坐等崇祯出征了。官员们期待的时候,崇祯却变得磨蹭起来。他的说法是勇卫营刚被周遇吉接手,还需要磨合半个月,半个月以后再出征。官员们又被这个操作气得吐血,不过崇祯这不是给了时间了嘛,那就再等半个月,时间一到,一定要把这个皇帝撵出京城。

接下来的几天,官员们都老实了不少,崇祯不由地一阵得意,心中暗道:老子在等着辽东祖大寿逃回锦州的消息,你们在等什么啊?在等着被老子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