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
灵枢第35章 胀论 第三十五
黄帝曰:脉之应于寸口,如何而胀?歧伯曰: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黄帝曰:何以知藏府之胀也。歧伯曰:阴为藏,阳为府。
黄帝曰:夫气之令人胀也,在于血脉之中耶,藏府之内乎?歧伯曰:三者皆存焉,然非胀之舍也。黄帝曰:愿闻胀之舍。歧伯曰:夫胀者,皆在于藏府之外,排藏府而郭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
黄帝曰:藏府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若匣匮之藏禁器也,名有次舍,异名而同处,一域之中,其气各异,愿闻其故。黄帝曰:未解其意,再问。歧伯曰:夫胸腹,藏府之郭也。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胃者,太仓也;咽喉、小肠者,传送也;胃之五窍者,闾里门户也;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故五藏六府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状。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卫气并脉循分为肤胀。三里而写,近者一下,远者三下,无问虚实,工在疾写。
黄帝曰:愿闻胀形。歧伯曰: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脾胀者,善秽,四肢烦俛,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六府胀,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大肠胀者,肠鸣而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餐泄不化;小肠胀者,少腹慎胀,引腰而痛;膀胱胀者,少腹满而气癃;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凡此诸胀者,其道在一,明知逆顺,针数不失,写虚补实,神去其室,致邪失正,真不可定,粗之所败,谓之天命;补虚写实,神归其室,久塞其空,谓之良工。
黄帝曰:胀者焉生?何因而有?歧伯曰:卫气之在身也,常然并脉,循分肉,行有逆顺,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然后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黄帝曰:善。何以解惑?歧伯曰:合之于真,三合而得。帝曰:善。
黄帝问于歧伯曰:胀论言无问虚实,工在疾写,近者一下,远者三下,今有其三而不下者,其过焉在?歧伯对曰:此言陷于肉肓,而中气穴者也。不中气穴,则气内闭,针不陷肓,则气不行,上越中肉,则卫气相乱,阴阳相逐。其于胀也,当写不写,气故不下,三而不下,必更其道,气下乃止,不下复始,可以万全,乌有殆者乎?其于胀也,必审其弥,当写则写,当补则补,如鼓应桴,恶有不下者乎?
对古文深度解析
七律诗赞《周易哲学视角下的〈灵枢·胀论〉第三十五章解析》:
《赞〈灵枢·胀论〉解析》
周易哲思探灵枢,胀论三十五章殊。
阴阳燮理明病理,变化知机解病芜。
象数精微穷奥蕴,整体观念展宏图。
医经奥秘深研析,智慧光芒照坦途。
诠释:
诗的首联“周易哲思探灵枢,胀论三十五章殊”,点明了以周易哲学的思维来深入探究《灵枢·胀论》第三十五章的独特之处。
颔联“阴阳燮理明病理,变化知机解病芜”,表达了通过周易哲学中阴阳协调的理念来阐明胀病的病理,以及把握变化的契机来解决疾病的繁杂问题。
颈联“象数精微穷奥蕴,整体观念展宏图”,描述了通过对象数的精妙分析来穷尽其中深奥的内涵,同时展现了整体观念在其中的宏大作用。
尾联“医经奥秘深研析,智慧光芒照坦途”,强调了对医经奥秘的深入研究和剖析,以及这种智慧所带来的光明,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整首诗围绕着《周易哲学视角下的〈灵枢·胀论〉第三十五章解析》这一主题,表达了对其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赞美与推崇。
一、《周易哲学视角下的〈灵枢·胀论〉第三十五章解析》
《灵枢·胀论》第三十五章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篇章,它探讨了人体胀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而将周易哲学思维与之相结合,可以为我们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全新的视角。
在周易哲学中,阴阳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在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可以看到阴阳失衡的影子。例如,气滞、血瘀等病理因素的产生,往往是由于阴阳失调所致。而治疗胀病的过程,就是要调整阴阳的平衡,使其恢复和谐的状态。
同时,周易哲学强调变化与发展。胀病并非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病情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治疗时要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就像周易中的卦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一样,我们对胀病的认识和治疗也需要与时俱进。
在周易哲学中,“象数”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象”指的是事物的形象、表象,“数”则代表着事物的数量、规律。在《灵枢·胀论》第三十五章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对胀病症状的详细描述,这些症状就是“象”。而通过对这些症状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胀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这就是“数”。通过对“象数”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胀病的本质,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小主,
另外,周易哲学还注重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胀病的发生往往不仅仅是局部的问题,而是与全身的气血运行、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胀病时,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局部的症状,而要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这与周易哲学中强调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致的。
在《灵枢·胀论》第三十五章中,还提到了不同类型的胀病及其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方法的背后,也蕴含着周易哲学的思维。例如,对于气滞所致的胀病,我们可以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来治疗,这就体现了周易哲学中“刚柔相济”的思想。而对于血瘀所致的胀病,我们可以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治疗,这就体现了周易哲学中“动静结合”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