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社会精英总能抓住问题关键,让自身先处于不败之地。
前面两条两人都提了类似的建议,第三条是袁术提的。
如今大汉人口最多的两个郡就是汝南郡和南阳郡。
而且此时大汉选拔人才是察举制,察举制与各郡的人口相关,郡县人口越多,举孝廉的名额就越多。
汝南袁氏已成汝南郡望,基本掌握了汝南。
而以往的南阳郡望邓氏经过建兴元年 (121年)与延熹八年(165)年两次打击彻底败落了。
建兴元年是因为站位错误,反对立安帝,家里多侯位被夺,族人被贬为庶人,同时多名子弟自杀,导致家族枝叶凋零。
延熹八年,桓帝废邓后,邓氏族中子弟不少被下狱而死,许多人免官夺爵,邓氏彻底败落,在朝堂几乎没了话语权。
随着庞然大物的陨落,自然涉及新的秩序建立和利益分配。
袁家在襄阳也有一支族人,因此在积极谋划夺取利益。
袁隗想了想,第三条否了。
其他两条可操作性强,没什么难度。
第三条虽然可操作性有,收益大,但风险也大,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以如今袁家势力,可称为天下仲姓,杨家同样是四世三公,但对士人影响力依然是袁家为最。
袁家势力庞大,自然树大招风。
袁隗看着袁术,说道:“南阳各家已经开始修建堡邬,定是有所察觉。如今南阳太平道大方五万余教众,我等静观其变即可,无须急于一时。道德经有言:以无事取天下。”
袁术眉头微蹙,“叔父所言甚是。”
然后看了眼袁绍。
只见袁绍眼观鼻,鼻观心,不知其心思所系,袁术心中冷哼一声。
袁绍和袁术在族内各有拥趸。
嫡庶有别,掌握权柄的是各房嫡子,自然偏向袁术的多。
而袁绍虽然风流倜傥,也有些拥趸,相比袁术先天不足,因此在族内的支持要差的多。
不过在袁家之外,袁绍表现的非常优秀。
他广交士人,名满天下,无数人夸赞,隐隐有新一代士族领袖的迹象。
这让袁术感受到了威胁,他虽然瞧不起袁绍庶出的身份,却也不敢小瞧对方的能力。
因此他迫切想要为家族立功,压住袁绍,好名正言顺的成为家主,南阳之地,正是袁术的立功目标。
袁绍心中冷笑。
自河北士族协助光武帝夺取天下以来,便受到皇室的忌惮,如今在朝中已然失势,但在地方上仍旧势力强大。
而南阳多高门,拿下南阳,光平衡实力就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南阳士族虽强,却也鸡肋。
且南阳距离洛阳太近,容易引来皇帝的目光。
两人踏出袁隗的房门,随即挂在脸上的微笑消失,一左一右,分道扬镳。
没有在外人面前,没有必要表演兄友弟恭的戏码。
两人离去后,袁隗气定神闲的捋了捋胡子,闭目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