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徐荣轨迹、太平暗流(2 / 2)

“如今汉帝令人广布,在天下各郡试种,不若,我等令人破..。”

张宝话没说完,便被张角打断。

“蠢。便是天下粮食增产,士族如往常一般兼并田地,流民依旧层出不穷。

我教根基在流民,魏氏之功与我等何干?

前番魏氏之方纵然使我教少了些死忠,然其对天下生民有大功。

我创太平道,是为百姓谋生路,岂能如此胡乱作为。

此事若成,千秋之功,我太平道若如此无容人之量,不明大是大非,如何得立黄天!”

张角一番怒喝之下,张宝有些战战兢兢。

再对张宝告诫道:“二弟,此次,你切勿自作主张,否则,定坏我教以虚避实之策,甲子日近,当谨慎为上。”

在张角严厉的目光中,张宝讪讪点头答应,允诺以教务为重,绝不私自动手。

···

洛阳城内,北宫之中,刘宏手中拿着一份奏章,目光之中却是露出一丝复杂的神情。

这是太尉杨赐上奏处理太平道的建议。

杨赐的意见是送流民归籍,捕杀太平道的领头之人,否则怕是日后太平道强盛后会引起国家骚乱。

刘宏看完奏章,回想起当初自己年幼,在光华殿学习《欧阳尚书》的场景。

那时候给自己讲课的,就有老师杨赐。

刘宏微微摇了摇头,将杨赐的奏表搁置一旁,继续翻阅其他的奏表。

一个小黄门从宫外匆匆走进来,“陛下,越骑校尉有表上奏。”

“念。”

“喏!”

听小黄门念完之后,刘宏脸上终于露出一丝轻松的笑意。

当即令道:“准何苗所请,令冀州、益州官吏协助,试行种植并上报,让尚书令将此事纳入上计之中。”

“喏!”

小黄门应声退去传令。

···

昔日的太常府已变为今日的司徒府。

中平五年六月,太常袁隗再度任司徒。

这是继熹平五年任司徒后,袁隗第二度任三公职位。

三公还包括太尉、司空。

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教育,司空管政务。

但从东汉立国开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因此三公的实际权力大大下降。

不过背黑锅顶雷的事经常由三公来做。

例如天灾人祸。

曹操的爹曹嵩花上亿钱买了个太尉职位,上任不到半年,因汝南出现黄巾被撤职。

然而,成为三公非但需金钱,更需深厚的资历。

袁隗如今就是一个资历雄厚官场老炮。

此时的司徒府,正在谋划如何为士族夺权。

袁绍激昂陈词,眼中闪烁着智慧之光:“大皇子子凭母贵,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大皇子占得先机,何进纵使拜师杨公,亦不能掩其屠夫之身。

其人长袖善舞,与各方交好,于宗室无害,陛下定然重用之,外戚为大将军,已是惯例,我等可助其掌权,先诛宦官,大事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