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背景,海城世家们的实力(1 / 2)

总而言之,成祥对此事非常满意,城西改造项目是个大工程,几个国字头的建工集团也一直对该项目十分眼馋,没想到居然就这么阴差阳错的落到了自己家的手里,如此运气,说不是老天照拂的话或许连他自己都不相信啊!

那次的通话过后,成祥就开始全力支持老三在海城的事业发展了,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而比起从当地中小型企业那里抠出来的蚂蚁腿,成祥的拨款就好比是一根美味绝伦的香酥大鸡腿了。

整整两百个亿的巨额资金和总公司顶尖的设计和施工团队先后抵达海城,城西项目就在一片大好的势头之下如火如荼地开始推进了。

有那么多的专业人才打下手,成亦铭才有机会做起了他的甩手掌柜。

现在城西项目的实际负责人是郭灿,成亦铭这个做老板的三天老头就玩儿失踪,可把只拿了一份助理工资的郭灿给累得够呛。

偏他还不敢抱怨,只能默默计算着自己的加班时间,就等着回头找机会把自己的损失都给找补回来了。

就在这边的形势一片大好,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被成氏集团的财大气粗和夸张的支援效率给吸引过去的时候,海城的几大家族针对蒋家的吞并计划也在悄无声息之间缓缓开始了。

蒋家是典型的坐吃山空式摆烂家族,仗着家族名下的企业能赚钱,他们作为大东家也每年都收入颇丰,的确没必要总搞那些你死我活,针锋相对的商战套路。

可长期的和平时光,带给其他家族的多是韬光养晦,囤积资本,而早已习惯了被所有人捧着,供着的蒋家人却逐渐在纸醉金迷的生活当中失去了前人奋勇争先,做大做强的宏大理想,变成了一群只会吃喝玩乐,把生活品质和面子摆在了第一位的虚荣家族。

从黄婶的祖父开始,蒋家人就表现出了明显的颓废和懒惰性格,过去曾经有许多次机会,能让蒋家在一轮又一轮的商圈大洗牌中谋取更多的利润,可一直自诩为海城第一的蒋家人却始终觉得这样的行为有失身份,不符合他们在别人心目中乐善好施,公平正义的伟岸形象。

这样的结果便是新贵的五大家族接连突破原有的其他两大家族的封锁,迅速成为海城的商业巨头,其总实力也一直在不断靠拢老牌的三大家族,假以时日,完成取代想来也不会是太困难的事情。

可正所谓商场如战场,在崛起时会互帮互助的好朋友面对巨大的利益却不见得都能心平气和地做到资源共享。

为了争取更多的利润和更高的地位,曾经为了突破老牌世家们的封锁而团结一心的五大新贵家族也逐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分崩离析,尽管应该还算不上仇人,但也已经不可能再回到当初那种亲密无间的合作状态之中了。

而这一次,蒋家,主要还是蒋盛祺这个白痴的一顿骚操作,把尚未站稳脚跟就能令其他两个老牌家族头疼不已的五家新贵重新集合到了一起。

而且这一次,就连一直平起平坐,关系也多少还算融洽的其他两家都打算摒弃前嫌,彻底抛弃这个废物辈出的猪队友,选择和昔日的敌人站到同一条战线上了,降价未来将要面对的危机程度可想而知。

通过对蒋家的经营结构和盈利模式比较熟悉的两大老牌家族的指点,由五大新贵世家当中的许家和石家打头阵,一场没有硝烟的资源争夺战就在原本还算平静的海城商圈悄然展开了。

许家和石家与其他几家的崛起方式不大一样,自古以来,商人想要在某个地方站得住脚,长期获利,除了足够的自身实力以外,能够为其保驾护航,提供支持的外部力量也是绝对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而三大老牌家族的崛起方式都属于比较传统的类型,通俗点来说,即在白道方面寻求帮助,找到靠山来保证自己的生意不受外界打扰。

其中,蒋家和陶家都属于朝中有人好办事的典型,家里头在政界有足够的关系保驾护航。

而另一个老牌家族的常家则更为直接,常家的祖上在海城当了好几代的兵,政界军界都有朋友,在海城树大根深,比起从南陵迁到这里的蒋家其实还要多谢关系。

只不过常家人其实并不太擅长经营,家族企业大多数也都是雇佣了专业的人员帮忙打理着的,在经营模式上和蒋家有些类似,可又比蒋家人多了几分机敏和霸气,对名下企业的影响力和把控能力都比蒋家要高上一个档次不止。

而除了许家和石家以外,五家新贵中的三家也是通过类似的手段逐渐发展起来的,虽然不如三大老牌家族的关系那么直接,那么亲密,但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些能在如今傲视群雄的成功人士们年轻的时候也都不是只懂得埋头苦干的无脑打工人。

到目前为止,五大新规中发展最好的就是徐家了,也就是徐雯玥她们家,现在的徐氏贸易出口集团董事长,徐雯玥的父亲徐昌南是现任市委书记齐预的亲小舅子,甚至有传言,说齐书记能做到现在这个位置上,背后可少不得他这个优秀的小舅子在背后帮忙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