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群众基础的差距(1 / 2)

沃野千里,一望无际。

从小就在丘陵地区长大的荀功哪见过这种地形,放眼望去,只觉得眼前都是一片坦途,跟陪都那种走两步就是个坎,迈个腿就是个坡的破地方,根本我完全不同。

这种一眼望不到头的广阔平原,让荀功觉得一股豪迈之气直冲胸臆,他想要吟诗。

奈何,荀功虽然接受过一定的教育,但文化水平有限,自己写点打油诗都要绞尽脑汁,哪能将此时自己胸臆之中的豪迈顺利表达出来。

于是,最终这股豪迈的气势冲出了荀功的胸腔,化作了经典的川剧彩楼记的腔调:“此皆王土,谁能收之。”

隔了一个车的张大彪眉头挑了挑:“二连长,你他娘的唱的这是什么呢?”

“哦,营长,我唱的是川剧彩楼记,只不过唱词是我自己改的。”

荀功嘿嘿笑着,简单介绍了一下彩楼记。

张大彪粗人一个,哪懂得欣赏什么传统戏曲,只是笑着摇头:“还什么王土,咱们这是打小鬼子呢。”

荀功点头,用力拍了拍身下的坦克:“营长放心吧,咱们的装备这么好,肯定打得鬼子哭爹叫娘。”

说到这里,荀功就忍不住想起了出川时老父亲的殷殷叮嘱。

“我儿此去,当尽力消灭贼寇,不灭日寇,誓不回川。”

抱着满腔的热血,穿着单薄的衣衫,百万川军踏出了故土。

然而川军将士们首先遭遇的,却是当头棒喝。

其他部队看不起他们,说他们是双枪客,嫌弃他们军纪太差,避之唯恐不及。

荀功对此有话要说。

川军的军纪是差,那也是因为西南地区的军阀战争烈度,不能说是儿戏吧,但至少也不是打生打死的那种。

因为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打仗的时候大多都是对着空气放枪,所以军纪这玩意儿,是真没多大必要。

至于所谓的双枪客,川军爷们抽的可不是大烟,而是自己种的土烟,当地人称叶子烟。

西南军阀们都已经把税收到了千禧年之后,想就知道,这些川军兜比脸还干净,哪有钱去买什么大烟。

如果只是如此,大家完全可以捂着耳朵,装作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可荀功跟着部队,到了晋省之后,老西根本就不给大家分发武器,就让大家直接上了战场。

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将士们出川时穿的衣服非常单薄,有不少人甚至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被活活冻死。

缺衣少枪的荀功跟着大部队,很不凑巧地正好撞上了鬼子的部队,经过一番苦战之后最终被鬼子擒获。

在被关在晋城集中营的时候,荀功从来没想过,自己竟然能有活着离开集中营的那一天。

在集中营里被关了一段时间之后,李云龙带着八路军来了,把荀功他们从集中营里解放了出来。

巴蜀男儿,从来就没有拉稀摆带的!

荀功一直牢记着老父亲的叮嘱,再次加入到了国府的军队中。

这次还算不错,李云龙团长把大家送到了358团楚云飞团长的麾下。

楚团长是个好人,至少跟一般的国府将领不同。

他至少把川军的将士们当人看,甚至还把川军分配到了一营中,分发给大家军装、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