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上海婚恋市场残酷的现实(下)(1 / 1)

《世界之窗》为苏光打开了观看世界的窗口,也让苏光了解社会发展,物质水平提高,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其中受到最大冲击的就是婚姻。

受西方的影响,当我们改革开放伊始,我们也被西方“女权主义者”引导,出现“性自由”“独身主义”“丁克家庭”等等观点冲击传统婚姻。

上海在九十年代的起,出现过外嫁潮,跨国婚姻,酿成许多悲剧。

到如今,上海日益发展,全国各地数百万精英齐聚。大上海,已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城市。

但是,许多优秀的女性,没有相匹配的男性婚配。特别是高知女性,他们都是硕士,博士,出过国,留过学,见过世面,渴望有个更强壮,知识更高的男性来崇拜,来结婚。但是,找不到。

而上海的男性则是两级分化,优秀的更加优秀,出国留学深造,分布全世界,普通的愈加普通,在外地精英面前毫无胜算。

上海的排外是有根源的,本来适龄的结婚男女就是女多男少,还出现过外地女精英的加入,更是雪上加霜。所以,上海本地剩女也多。

外地精英也是男少女多,少部分女精英嫁入本地或找到外地精英男嫁了,还有大部分就剩下了。因此,婚恋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优质剩女,

同时,少部分优质剩男也是因为种种原因被剩下来。

但是,目前的婚姻市场上,剩女和剩男只是年龄合适,但是,都是互相看不对眼,女性眼光向上,寻找条件优越的。男性眼光向下,寻找年龄小的。

各行其是,都没有错,都在苦苦等待,蹉跎岁月!

苏光不主张婚姻凑合,讲究门当户对。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的传统婚姻看法也是经得起历史验证的,是正确的。

从一件小事中,可以看出端倪。

当年还是中学生的苏光,第一次看到《世界之窗》就被里面的丰富的内容吸引,就爱上了这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在1981年第3期总12期。苏光买的第一本。72页《电子玩具大繁荣》选自美《国际先驱论坛报》就介绍人们对电子玩具的入迷。揭示电子技术大发展。未来电子游戏的大行其道和危害。当时的苏光还不懂什么是电子玩具。看都没看过,只是心中满是期待和憧憬,多想玩玩。机缘巧合,在1993年年末,高中毕业的苏光经人介绍和一个大学学历的女程序员搞对象。当时没有看过计算机的苏光,在约会时闲聊,听说人家要去图书馆查找有关鼠标的资料,满是好奇,就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什么是鼠标?”当时真的不懂。没有共同语言的两个人恋情,也是无疾而终。

直到2000年苏光上电视大学,上计算机课才了解计算机。虽然早就听说过了。可是知识的不对等,还真是生活里的拦路虎。

如今的苏光已经玩坏几个鼠标,但是,回忆起当初,还是感到羞愧脸发烧!

在人民公园相亲角,苏光见到过为86年的博士女儿苦苦寻找4年对象而未果,依旧坚守的外地籍的母亲。

也看到过白发苍苍的上海老父亲为1969年未婚的女儿找对象。

更是见多了70,80后的男,女,找对象。

所有这些在相亲角苦苦替儿女寻找对象的父母,不仅仅心急如焚,还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关爱,饱受各方面的歧视。

这,就是上海婚恋市场残酷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