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灾百姓五万余人,其中过半房屋、田地、存粮均被毁坏,只能沦为流民乞食。”
“区区三万流民,孤王有上中下三策可活之。”
公孙朴忙问:“上策为何?”
姬宫湦道:“孤王可调拨五万石粮食,运往燕国赈济无辜流民。”
“此策甚佳,便照此执办。”
“然燕国远离王城,即便孤王十日内完成调拨,运抵燕国时已是七月中旬。远水难解近渴,燕国仍会饿殍满地。”
公孙朴道:“燕国府库尚有些许存粮,可延缓一二。天子命贩运者日夜兼程,赶在七月前运抵便可。”
姬宫湦深吸一口气:“而今大雨连连,倘若日夜兼程,反倒容易导致粮食损毁。”
“那便持续调拨,最终定能凑足赈济之粮。”
“大周府库,已无余粮。”
“天子可向诸侯征集。”
“诸侯亦无余粮!”
公孙朴追问:“去岁天下大熟,必是诸侯有心隐瞒也。”
姬宫湦再度深吸一口气。
“大涝还将降临,诸侯亦有自家子民,焉有饿死自家子民,而喂养他国流民之理?”
“天下诸侯彼此照拂,本就是仁义之举也。”
姬宫湦反问:“燕国可曾有过照拂他国之举?”
公孙朴明显一愣,却又很快想到相应说辞。
“燕国僻居北地,抵御山戎二百余载,使其不能进犯中原。”
姬宫湦早有预料:“然则孤王之王弟,惨遭山戎虐待,至今生死未卜。”
公孙朴无法再自圆其说。
“既然上策诸多艰难,那中下之策为何?”
姬宫湦道:“中策便是就食于山戎,召集燕国所有百姓,对山戎大肆劫掠。”
公孙朴当即摇头:“山戎兵力强盛,燕国毫无胜算也。”
姬宫湦佯装思索片刻。
“那便只剩下策,引导流民进入他国乞食。”
公孙朴狐疑:“天下诸侯与燕国并无旧故往来,岂肯接纳燕国流民?”
姬宫湦道:“孤王可从斡旋,诸侯若是不肯,大周便尽数纳之。”
“燕国与镐京相距二千余里,流民难行也!”
“是以称之为下策!”
公孙朴仍不死心:“天子可还有其他计策?”
姬宫湦摇摇头:“燕国距卫国千里,孤王可命卫侯代为运送,以此减少流民伤亡。”
公孙朴当即陷入沉思。
姬宫湦道:“上中下三策,孤王均已尽数言明。燕使可先衡量利害,再作抉择。”
言罢,姬宫湦不再理会公孙朴,而是起身走向太博祭公墩,继续编撰郡学院教材。
县乡学堂之教材,主科为九数与文言,副科包括雅字、角斗、劳作等,相当于姬宫湦前世之书法、体育与劳动。
郡学院作为中层教育,除九数与文言外,还将增设三大类选修学科。
学识类为史学、雅音和礼乐,作战类为骑射、御车及角斗,技艺类为匠作与农桑。
不同选修科目,便对应王城学宫不同学系。
九数学系较为特别,任何学科均可考取。
姬宫湦并非博学多才之人,只能列出各选修学科框架,再与太博祭公墩、太常姬黁、太督内史冂等人共同填充。
正当姬宫湦重新进入状态,公孙朴便出言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