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诸侯礼法典,各国朝贡数(2 / 2)

姬宫湦望向内史伯朙:“内史言及此处,必是早有谋划也。”

自与姬宫湦联手创造俗字起,内史伯朙便始终坚定站在革新阵营,而且属于较为激进一派。

内史伯朙答:“大王可编撰大周诸侯礼法典,从朝贡、国制、邦交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随后昭告天下诸侯。”

不等姬宫湦细问,内史伯朙便献上自拟书册。

书册以诸侯礼法典命名,内容共分三大卷。

首卷便是朝贡形式,规定天下诸侯需按爵位、城邑与人口等,每岁缴纳相应数额贡品。

其中,还列出参考系数。

以公爵为例,缴纳基数为一千万铢钱,准许其拥有五座城邑及五万人口。

每增加一座城邑,便需增加一成,每增加一万人口,亦需增加一成。

以陈公燮为例,其麾下现有八座城邑,人口约为二十万。

陈国每岁所缴贡品,便需价值二千八百万铢钱。

侯爵基数为五百万铢钱,伯爵基数为一百万铢钱,子爵及男爵仅需十万铢钱。

只要每岁缴纳贡品,便无需远道而来朝见。

若坚持亲自前来,天子将会重重赏赐,不仅返还当岁贡品,还会另行提供廉价物资。

姬宫湦看到此处,忍不住向内史伯朙提问。

“若诸侯有心隐瞒城邑与人口,均按基数缴纳,应当如何处置?”

内史伯朙笑道:“请大王试想,其等若瞒报城邑与人口,那便是无主之地,无君之民,大周便可名正言顺取之。”

姬宫湦恍然:“原来如此。”

内史伯朙接着道:“至于亲自朝见,应当只有鲁侯。若以鲁侯榜样,以返还贡品为赏赐,极有可能促使其他诸侯效仿。”

诸侯亲自朝见,本就是宣示天子威严的手段。

而今重新明定贡品与朝见,天下诸侯会如何选择,便关系到未来整体部署。

若是仍不朝贡,大周王师便可随时平定叛乱。

姬宫湦简单估算:“若按如此基数,除晋国、燕国与鲁国外,其余六大诸侯国均低于当前,推行应当无阻。”

内史伯朙道:“正是如此。”

姬宫湦接着往下看。

第二卷便是诸侯国制,此策并非强制执行。

如今卫、翼、陈、楚、齐等国,均已效仿大周,对国制进行不同程度革新。

诸侯礼法典之中,着重从废除奴隶、编户籍民、推行农庄、普及纸币等方面,对革新之法进行阐述。

至于是否实施,具体如何实施,皆由各诸侯国自行决断。

最后一卷,便是详细制定各诸侯国邦交礼法。

纵观邦交行为,无外乎结善与交恶两方面。

结善方面,诸侯联姻需禀报天子,自行结盟便赏罚一体,主动附庸将转嫁贡品,彼此通商应使用纸币。

交恶方面,严禁擅自入侵他国疆域,两国交战均不得残害普通百姓。

如遭遇他国欺凌,均可奏报天子,大周将派王师前去处置。

期间所产生的花费与损失,皆由欺凌者承担。

姬宫湦认真看完,当即便朝内史伯朙下令。

“便以内史所书为纲要,交由朝堂公卿商讨细则,再正式遣使发往各诸侯国。”

内史伯朙正欲领命,帐外突然传来阵阵喧闹声。

隐约之间,听到有人惨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