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吃鸡吃腻了(2 / 2)

有标准化的食材、有固定的油温,快餐店的服务员就只需要按照步骤,该炸几分钟,就炸几分钟,那么炸出来的口感,就不会忽高忽低,而是品质稳定了。

许多美说道:“这就是首都的洋快餐?明程,我怎么不知道你这么利害,吃一次就知道是怎么做的了?”

高明程每样都尝了一口,有原味的,也有放了辣椒的。

在新房的门前摆一对竹子,寓意就是节节高。

不过现在这棵枇杷树还很小,距离开花结果,还要好几年去了。

高明程把手放在油上,感受着油温,然后把裹了炸粉的鸡腿先放进去炸。

这个嘛……高明程没有把话说死,他说得先尝试看看。

今天是黄大志办酒的日子,他是儿子的满月酒和乔迁酒一起办的,不过送红包的话,就只需要送一个就行。

这竹子长势极好,因为是带根带土的,看上去足有三层楼高,竹梢上,竹叶碧绿,随风飘动着。

行吧,东西很多,用不着谦让,高明程就随大家想吃什么就拿什么了。

高明程让许多美抱着孩子坐在赵冬梅的身边,自己和高国兵打了声招呼,然后说道:“叔、婶,你们先坐着,我下去看看有没有要帮忙的地方。”

不过他们县,到底是个小地方。

高明程带着老婆孩子,娄新宇这个黄大志的同事,则带着对象高淑芳,一行人准备去黄大志的家中吃酒席。

高明程解释道:“炸鸡就要多放油才行,不然炸不熟。你们在一旁看着就行,炸好后,我再让你们尝一尝。”

“好吃!这炸鸡真好吃!”高淑芳眼睛亮晶晶的,吃完手里的鸡腿后,又喊高明程再复炸一些能吃的来。

油炸食品的香味,早就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不只是自家人馋了,就是隔壁邻居,也纷纷咽了咽口水,馋的!

等复炸过的鸡腿滤干净油,且温度也能入口了,高明程就招呼大家来尝一尝。

食材、配料、以及油炸的时间,都记录在笔记本上。

高明程决定下回把食材、调料都称一下,然后制定一个固定的配方出来,后世的那些快餐店就是如此,甚至连炸东西的油温,都是用电脑操控的。

灶里的煤球是之前换过的,现在火势正好,不多时,油就温热起来了。

油锅滋滋的响着,每个鸡腿都冒着许多泡泡,当这些泡泡由大变小后,鸡腿就从沉在锅底,慢慢的漂浮上来了。

估摸着炸的差不多了,高明程就把鸡腿捞出来晾凉,再把浮在油锅里的残渣撇干净。

高国兵和赵冬梅已经在二楼这边坐着了,看到高明程他们来了,连忙招呼到身边来坐。

高明程说道:“最近也不需要去哪里做什么,我打算用几天的时间来研究研究,不过这个不能光靠我,你们几个也要多动动脑子,看怎么做才能够做得更好吃。”

油锅里炸着鸡架,这个比较大,要炸久一些,高明程趁机坐在凳子上,开始品尝自己炸出来的鸡腿了。

总共四个鸡腿,高明程给了小旭旭一个,自己拿起一个,想再给许多美,许多美就说小旭旭吃不完的,她再吃就行。

在县里,他开的快餐店,那就是独一份!这份空白的市场,将全部都归他所有!

如果县里的生意好,且食材也规模化了,那么还可以去省城开一家店!

然后在一个天黑月高的夜晚,高明程偷偷地把废油倒掉了。

如果有幸吃上一口,这种从未吃过的食物,也能让人感到十分的新奇和喜欢。

万万没想到,他们居然有一天能吃鸡吃到腻!

高明程自己也快吃腻了,眼看配方弄的差不多了,他决定炸鸡就告一段落了,刚好那锅油用了这么久,也该倒了。

说起番茄酱,很多人都认为是国外的,但其实源于国内,华侨移民后,就将制作番茄酱的技术带了过去,再之后就因为洋快餐在国内开业,因而成为美丽国的特色酱了。

即使有一锅不小心炸焦了些,高明里吃了后,也说很焦香,有嚼劲,好吃的很!

除了一些制作工艺繁复的菜,大多数菜,高明程吃上一口,就知道是不是先炸后炒的,也大概能够猜到放了哪些调料。

四十多天就能够出栏的白羽鸡,鸡腿自然不会很大,高明程三五口就把一个鸡腿吃的干干净净了。

但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油炸食品,尤其是油炸的肉食,天然就很吸引人,那香味,霸道的很,直接钻进鼻子里,让人想忽视都不行。

相比起高明程新家的院子,黄大志家的院子就要小一些,只在院子的角落种了一棵枇杷树。

从现在起,到餐饮市场饱和,足足有十几年的黄金时间!

院子里摆了四桌酒,而一楼的客厅也摆了两桌,高明程扫视一眼,以为黄大志只摆了六桌酒,但等和黄大志见面后,黄大志就喊他们去二楼坐。

复炸之后便捞起,放在盘子里,任由大家随意吃。

俗话说贪多嚼不烂,接下来的几天,高明程没有分出心神去弄什么汉堡、土豆泥的,而是专心弄炸鸡的配方。

如果孩子咳嗽了,摘几片枇杷叶子,洗净背后的绒毛,然后煮水吃,是有一定效果的。

如今县里也有不少饭店,有几家大些的饭店,可供人办酒席,但更多的是小店,只摆着三五张桌子,提供一些家常菜。

他们要开饭店的话,就需要有拿手的好菜才行,竞争相对比较大。

他每天都买两只白羽鸡,一开始还自己带回来杀,后来干脆让卖鸡的人帮他杀好再送到店里来,这样能省不少事。

但汉堡、土豆泥、小沙拉什么的,都需要先试着做几遍才行。

论做饭的手艺,高明程是不如家里几个女人的,只不过他比她们多了很多后世的知识,就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

而竹竿上,则绑着一些红布,增添喜庆。

黄大志的新房子,离服装店这边并不远,步行五六分钟左右就到了。

娄新宇听了,也让高淑芳坐在这儿,自己跟着高明程一块儿下楼去。

酒席虽然是在家里办,但掌勺的厨师,还是要请两个的,后院那儿,支着两口大灶,一个灶上架着很多层的蒸锅,一个灶上正在爆炒着什么菜。

厨师掌勺,但切菜洗菜的,却是黄大志的小姨子们,就连罗丽的两个弟弟,也没有闲着,而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给客人倒水喝。